老年人的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脊柱椎体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其中绝大多是为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展现出绝对优势,其手术创伤小,术后立即缓解由于骨折导致的疼痛,有效的纠正后凸畸形及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并且能提供即刻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早期的活动可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及腰背部肌肉的松弛及退化,能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但对于临床较少见的老年胸腰段椎体的爆裂性骨折,由于其椎体后壁的不完整以及椎管内有占位骨折块,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相对禁忌症[3]。但是这类患者的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而进行椎弓根钉的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较,术后仍需较长的卧床以及术后复位的丢失、内固定的松动导致疗效不佳。为此作者对无神经症状的老年人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以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老年人胸腰段椎体骨折是否安全,是否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从2008年1月一2009年12月,作者在C型臂X线机动态观察下采用球囊分次扩展结合体位复位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8例年龄在65岁以上单椎体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进行随访分析,初步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女4例(22.2%),男14例(77.8%),年龄66-79岁(平均70.89±3.89岁)。所有患者均有轻微外伤史,平地摔倒12例,坐凳不稳摔倒6例。所有患者受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其中合并有药物可控制的心血管疾病4例,饮食控制的糖尿病2例。术前常规行X线摄片,CT扫描重建及MRI检查,明确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椎管内占位情况、椎体后壁破损情况、椎弓根发育有无异常。依据Magerl分类,所有患者均属于A3.1型骨折,术前无脊髓及神经根受损的表现。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4天(平均为5.7天),累及节段:T124例、L18例、L26例。
1. 2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俯卧位,胸部及骨盆处垫枕,使患者脊柱过伸,并行过伸体位复位。调整C型臂X线机,使其正位显示患椎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同时双侧椎弓根与棘突等距;侧位显示终板、椎弓根上下缘呈一线影。C型臂X线机透视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进针点选择和方向:正位位于椎弓根影外上缘进针,侧位沿椎弓根方向,根据术前CT影像调整穿刺针的内倾及头倾或尾倾,穿刺到达椎体后缘时正位透视保证穿刺针未突破椎弓根影内侧缘,并根据术前CT影像结果避免穿刺针通过或位于椎体后上缘骨折块部位。然后依次放置导针、扩张套管、工作套管建立工作通道。经工作套管将连接于膨胀专用注射器(与压力监测器相连的,内注入10ml稀释的碘造影剂)的可扩张球囊导入椎体,使其位于患椎前3 /4处,骨折线的下方。在透视下,通过专用注射器开始缓慢扩张,使球囊压力增加到约50psi以防止移位。透视下监视椎体后上缘骨折块得复位及移位情况。如发现椎体后上方骨折块有向椎管内移位倾向,取出球囊,加大脊柱过伸后再次行球囊扩张,可多次重复双侧交替进行球囊扩张及体位过伸复位操作,至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或球囊已扩张至终板或一侧外侧皮质或者球囊系统压力可达到180psi是停止球囊扩张。取出球囊后通过工作通道塞入小块的止血纱布至椎体前缘,然后经过工作通道同时在双侧将面团期的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推入椎体内,整个过程中严密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监测,观察骨水泥的充填及外渗情况,如骨水泥到达椎体后缘前方立即停止骨水泥灌注。待麻醉清醒后立即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活动。
1.3术后处理
术后第一天佩戴腰托下地活动,并辅助腰背肌的功能锻炼,腰托佩戴3-4周。术后建议患者使用降钙素三月,长期服用骨化三醇药物防治骨质疏松及使用非甾体药物治疗二周。出院前复查CT。
1.4临床及影像学评估
观察和统计手术时间、术中灌注骨水泥量、术后神经功能分级及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12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后凸畸形角(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与下位椎体下终板直线延长线的交角)、及前缘高度比(伤椎前缘高度与上、下邻椎前缘高度平均值的比值)。术前及术后根据CT扫描图像测量椎管横截面积后按Hashimoto[4]方法计算椎管骨块占位率,术后CT明确椎管内有无骨水泥外渗。
1. 5统计分析
收集数据经SPSS 13. 0统计软件计算完成。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角术前、术后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平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若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LSD法行两两比较,椎管内骨块占位的术前与术后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取α=0.05作为统计界值,认为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术中及术后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乎术,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0.83±6.91min),术中出血20-50ml(平均31.67±7.07ml),骨水泥灌注4.0-8.0ml(平均6.0±0.62ml),术中无血压明显下降及需治疗干预的情况发生。无肺栓塞、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2. 2临床评估
术后患者疼痛迅速缓解,VAS评分由术前剧烈疼痛降为术后的轻微疼痛,随访期间疼痛症状无加重,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仍为轻微疼痛。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一年的VAS评分较术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