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去年五月我接诊一病人,女性,52岁,因自杀二次未遂被家人送来我院门诊,入诊室时患者情绪非常烦躁,易激惹,对家人送她来心身科就诊非常反感,面色憔悴、灰暗,衣着随便,明显坐立不安,安抚其情绪后与她交谈,对为何二次自杀?她的回答是“失眠”,近三个月的失眠使她极度痛苦,以致要结束生命。在我接诊的病人中不乏有消极意念及行为的病人,但因“失眠”而自杀的病人是比较少见的,这其中是否有其他隐情呢?
追问病史:患者平时性格内向、做事严谨、兴趣爱好少,退休二年,但刚退休时并未离开岗位,被单位反聘继续工作,2008年一月开始正式离岗在家。经济状况优异,丈夫经商月收入丰,但工作忙应酬多,儿子大学毕业后新婚一年,与父母分开居住,家务由保姆承担。离岗后大多数时间独自在家,常常几天找不到人说话,渐渐出现失眠症状,以入睡困难为主,睡前多思多虑,几十年前的往事浮想联翩,无法自控,同时性格变得偏激、爱挑剔,对什么都不满意,常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使家人感到不知如何与其相处,儿子媳妇也找借口不敢回家,原来爱看的电视连续剧也无法注意力集中。自己在药房买些安眠药无效,以致晚上失眠越来越严重,有时连续几晚通宵不眠,精神上极度痛苦,以致选择自杀来解脱自己。
二:病情分析
该患者表面上看是“失眠”引起的自杀,但其真正的原因是一种情绪反应,由于原有生活环境被改变,又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所致的一种焦虑情绪反应,而失眠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的症状,单纯改善失眠是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三:治疗
1、心理疏导:给予患者耐心的解释,告诉她为何会失眠?为何性格大变?理解她的精神痛苦,并对她的现状表示同情。同时也给她适当的保证,告诉她有很多与她相似的病人,改善焦虑情绪后睡眠即可得到好转。患者当时即表示非常感激,并对治疗有信心。
2、药物治疗:予抗焦虑及改善睡眠的药物治疗,嘱其二周复诊,并将手机号码给她方便她随时与我联系,让她放心服药,增加其治疗依从性。
3、家庭治疗:患者退休后未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孤独、寂寞、空虚使其心理发生偏移,而丈夫儿子的亲情可以帮助她度过这一困难时期。与其丈夫儿子沟通,同意每周至少二次全家一起吃饭,平时尽可能对患者多些关心与沟通。
4、适应新环境:指导患者享受生活,建立新的社会人际关系。建议她每天游泳一小时;参加社区的腰鼓队;到老年大学学一门乐器等。
四:治疗效果
刚服药二天时有些恶心、口干,但经解释及在家人的关心下坚持下来,一周后药物反应消失,二周后来复诊时情绪已明显改善,每晚可以睡6小时左右,病人及家属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后患者每月按时复诊,六个月后停药。
总结:
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尤其在老年人中多见,但有些情绪障碍也同时伴有失眠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等,单纯改善睡眠是无效的,所以详细了解病史,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同时进行,并尽可能帮助其解决一些环境适应、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否则治疗效果不佳,并可能出现患者自杀等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