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养生保健的传承与发展思路
1、源头启养
人们对现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有许多困惑:例如,吃反季节性蔬菜,夏天吃大白菜,冬天吃西红柿;甲鱼应有8年的生长期,现在3至5个月就成大鳖;养鸡场从孵出小鸡到被宰杀,圈养在密集的笼子里,见不着太阳。还有些不守规矩的人,在饲料里拌生长激素,两三个月就长大了,所下的蛋也含有激素;还有人为了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大量的使用雌性生长激素,孩子吃了这些植物食品就容易早熟。因此传统食养文化“顺应自然”的理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按照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在一定的季节内才能成熟,违反时令的蔬菜,没有时令的气质,有其形无其质。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利值得商榷。这都是现代人对“顺应自然”的法则认识不足,对反自然规律的做法认为是“科技进步”。这还是理念问题。
近几年,中医养生领域,开始重视食物的来源品质,对人们日常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开展了“源头启养”的中医药饮食营养学研究。例如:我看到北京某养生机构养生餐中的“杜仲猪肉”、“杜仲鱼”,就是在饲料中专门配置了杜仲、黄芪等植物原粉混合喂养而成。“杜仲猪肉”具有肌间脂肪含量高,肉纤维密度高、纤维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等特点,食之口感鲜嫩有嚼劲。其研究结果显示:经常食用能强筋骨、补脾肾,提高机体免疫力。“杜仲鱼”消除了鱼腥味,肉质更鲜美,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鱼。这些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喂养的家禽牲畜,开始成为了中医养生餐中的新成员,“源头启养”打开了中医饮食养生的新思路。
2、准入标准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速成班的广告,称其“10天成为中医美容师”、“20天教你通经走穴”,这都是些误导的语言。中医养生的好技法如同好医术,也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夫。目前的养生市场,普遍存在着进入门槛低、管理定位模糊、衡量合格与否的标准不明等现象,造成一方面是民众对中医养生的需求度很高,而另一方面养生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让人难以抉择。这种现状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制度是保障,要首抓“准入标准”。在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联合发出的,非医疗机构不得用“中医”二字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医疗活动的禁令,但是令行禁不止。主要是缺少可操作的配套措施。目前急需制定相关细则及处罚规定,以保证“令行禁止”;尽快制定中医养生的行业标准,设定和规范准入门槛和考核指标;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真正扶持正规的中医养生机构,营造一个健康、科学、放心的中医养生市场。可喜的是今年2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已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全身推拿》等八项操作规范。
3、预警机制
有关部门要建立起对社会上有关健康信息的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如同“舆情监测”,发现不合理的健康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公示,并请专家进行澄清,避免公众受到误导。
4、操作规程
就中医养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近年出台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提出了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刚颁布的中医保健推拿技术操作规范,从手法、服务功能上,将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合理“分家”;颁布《中医膏方制备加工技术规范》,《中医膏方临床应用指南》等规范性指导意见,提高膏方在中医养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就自养者而言,中医食养、茶疗,香薰、浴疗以及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功操养生,都需要有专业、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有易于自学,便于自我保健的读本或教程。避免让人们陷于五花八门的、吸眼球、抢噱头并观点相左的各类养生书籍中,茫然不知所措。
这些标准、规程、指南的制定,必须遵循中医养生理论不偏移,必须按照中医养生规律不脱离,必须坚守辨体施养的个性化原则不改变,才能使传统的中医养生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5、文化传承
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承袭430多年香道历史文化的“日本香堂”,5月底在日本馆上演了“香道”的回归,那比黄金还珍贵的沉香和新鲜独一无二的上海市花白玉兰香,首次登上世博会大舞台,将日本香道的精华悉数呈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面前。
泱泱大国,天香一脉,中华香疗历史悠久。如丁谓《天香传》所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从秦汉以前的兰、蕙、椒、桂,到汉人张骞从丝绸之路带入中原的沉香、青木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域外香料,据《本草纲目》记载有百余种之多。香集天地之灵气,可怡情养性、启迪才思,又可驱邪辟秽、安神宁心。香疗养生通过闻香,使香气通过口、鼻吸入体内,排挤出体内的秽浊之气,以平衡气血、调和脏腑、祛病强身。通过沐香,使香气熏染全身,缭绕通过皮肤孔窍进入体内,可以清热化湿、荡涤秽浊,使身体孔窍自然清香起来。香韵绵长,著名的香疗专著,先后有洪、颜、沈、叶四大香谱,有范成大《桂梅香志》,明人周嘉胄的《香乘》则是其中翘楚,流传后世。然而,源于我国的香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却渐渐流失了。
如今,日本把流失的香文化再度请回中国,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分。香疗是中医养生技法中的珍宝,如何将它融合入现代生活,为身心疲惫的现代人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有益身心的精神享受,是中医养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6、普及教育
建立一支有执业操守的中医养生保健教育的科普队伍,尊重科学规律,尊重专家。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明白的生活常识。在普及内容上,将深奥的中医养生之道,结合现代健康知识,把道理讲清楚,例如:将“五谷为养”中的小麦,用数据对比出标粉与精粉营养素的高低,使百姓坚定吃标粉的科学认知,把传统中医养生理论与现代科学知识潜移默化的送入百姓的心田。
总而言之:要将“自然观、个性观、平衡观”三观理念,成为指导百姓养生实践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伴随人们一生的知识,一个人从能够独立的开始日常生活始,在逐渐形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就应该懂得养生,犹如人们所说的“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的说:我们的养生是中医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