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秋意渐浓,如何在秋冬养生,是时下大家的热门话题,我就“秋冬养阴”的话题加以讨论。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先哲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精灵,“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变化。正是在这种“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祖国医学主张养生应顺应自然,在正确地认识自然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调养精神意志及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使之与外在环境统一协调,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祛病的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说四时气候的变化是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产生的原动力,人类也应当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调养机体的正气,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和顺、经络畅通,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生理状态。因为秋五行属“金”,气候对应“燥”,脏腑对应“肺”;冬对应“水”,气候对应“寒”,脏腑对应“肾”,秋冬阳气潜藏与内,而此处所说的“秋冬养阴”即是顺应秋冬“收藏”的特点,注意顺应收、藏之道,养肺固肾,调和情志,收敛神气,固护阴精,以便更好的接纳内潜的阳气,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如何做到“秋冬养阴”呢?应该从心理、起居、运动、饮食等方面来调摄。首先从心理方面讲,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所以心理调摄是养生的最重要方面,秋冬养生的心理调摄应注意收敛神气、安神定志、精神内守,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情绪的干扰,减少过多的欲求和因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多关注自身健康、学会享受生活,即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研究认识到人体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过度精神刺激会引起身体的连锁反应,保持心理健康是养生的核心环节。其次要注意生活作息,秋天应“早睡早起”、冬天应“早睡晚起”,保证休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以保持充沛的精力。运动方面,虽然秋冬养阴要避免过多出汗,但适当的运动锻炼还是需要的,可以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太极拳、气功等都是较好的项目。户外气候空气状况差时,可以以户内运动为主。饮食方面注意饮食不要辛辣,可以多喝水,多吃鱼、梨、石榴、藕、萝卜、胡萝卜、黑木耳、红薯、莴笋、枸杞子、麦冬、芝麻、核桃、红枣等来调养。
膏方养生也是“秋冬养阴”的重要手段,膏方是中医调治的一种中药剂型,因其制作过程将中药煎煮浓缩后呈膏状,故名“膏方”。根据膏剂处方将饮片合在一起,经过浸泡,三次煎煮,再将药汁合在一起,煎煮浓缩,再加入名贵药材(另煎),用多种胶类、饴糖、冰糖、蜜炼收膏,精加工成稠厚的膏剂。所以加工膏剂需经过“浸、煎、榨、化、滤、熬、收”等工序,科学严密的加工方法是保证膏方质量的必须环节。膏方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又称“膏滋”),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膏方由于其口味怡人,对胃肠道刺激小,药力缓和持久,易于吸收,便于保存携带等特点,成为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膏方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等综合情况进行组方,充分体现疗疾与养生相结合,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作用。膏方一人一方,“量身定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膏方的很多常用成分如阿胶、枸杞、龟板、桑葚等亦药亦食,无副作用,特别适合长期服用,对于先天体弱、亚健康状态、妇女更年期、老年慢性病、病后及手术后恢复期等更加适宜。
膏滋药应储存在瓷罐中,不宜用铁、铝容器存放,目前膏方多数提供瓷罐包装或塑料袋小包装,患者不必自己准备。一料膏方一般要服用一个月左右,故膏方开启服用后,要及时存放冰箱或阴凉处。在清晨空腹或晚上就寝前服用为宜,也可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用一汤匙,约30g,开水冲服,也可含服。空腹便于吸收,药物容易发挥作用,但如空腹服后胃肠有不适感,则应改为饭后服用。服用膏方时,应忌食生白萝卜、浓茶、虾、蟹等。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及急性病发作期不适合应用膏方。服膏方期间,如遇伤风、感冒、伤食、腹泻等,应暂停服用膏方,待上述新发疾病治愈后,再继续服用。
“秋冬养阴”要注意一些误区:首先是“虚实不分,盲目乱补”。“秋冬养阴”注意个体差异,应该有虚补虚,无虚调理,虚实夹杂的应调补两重,同时分清气血阴阳、脏腑情况、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否则一味蛮补,只会适得其反。其次,将秋冬养阴误解为“增加营养,增加热量摄入”,应当看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热量摄取并不匮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摄入充足,反倒是以微量元素等缺乏为主。因此膏方的一些成分如龟板胶等含有胶原成分、地黄、茯苓等含有的多糖等元素,通过调节免疫、改善机体代谢,从而起到真正的“养阴”作用。最后要避免“以贵为好”的错误观念,盲目选用燕窝、鱼翅等,“物以稀为贵”, 燕窝、鱼翅等高档食品只是由于稀缺造成价格奇贵,其所含成分并无奇特作用,用之不当反受其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