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的初级预防?
骨质疏松的初级预防指尚无骨质疏松但是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应该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陈大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的二级预防?
骨质疏松症的二级预防指已有骨质疏松症,T值≤-2.5或已发生脆性骨折,其预防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
骨质疏松症完整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
基础措施的主要内容?
“基础措施”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不是“全部”和“唯一”的。内容包括:调节生活方式,应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如何调节生活方式?
调节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建议每天保证一个鸡蛋,一瓶牛奶。通过合理饮食,提高钙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2、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运动和康复治疗。运动和康复治疗要注意因人而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运动方式和康复计划。
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抗肿瘤的药物等等都会影响骨代谢。
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
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等。
什么是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主要是钙剂和维生素D。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是获得理想骨峰值。钙摄入可以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选择钙剂时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对于骨健康,保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有益。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单位(5μg)。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400-800单位(10-20μg)。有条件的医院应该检测患者的血清25OHD浓度。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的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跌倒好骨折的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只要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就应进行药物干预:
1、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T值≤-1.0),并存在一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3、无骨密度测定条件时,如果患者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者OSTA指数筛查为“高风险”,或者FRAX@工具算出髋部骨折概率≥3%,以及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
抗骨质疏松有什么药?
抗骨质疏松的药有多种,主要机制有所不同,有的是抑制骨吸收为主,有的是以促进骨形成为主,有的具有多重机制。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有双磷酸盐类的药;降钙素类药;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的药。另外还有雌激素类,甲状旁腺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锶盐,维生素K2 ,植物雌激素,中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