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散”作为祛暑良方, 是夏季家庭必备的药品之一,也因其价格便宜,效果卓著,被誉为“凡人之仙药”。由六份滑石加一份甘草组成的六一散,制法简单,因两种中药药量之比为六比一,故名“六一散”。
相传,“六一散”为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那是在金皇统元年(公元1147年)的仲夏,金熙宗晋尚书右丞相韩企先为濮王,赐宴三日。谁知,未出三天,韩企先却得了一种怪病,突然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家人四处求医,熙宗也派太医前来诊治,无奈近百剂药下去,病势有增无减,便在城门悬榜求医。当时20岁的刘完素正在京城购置药品,见了榜文,一则他初出茅庐,不知深浅;二则自认为对此病颇有把握;三则早闻韩企先博通经文典章,能仿宋律制定皇统新律,所以刘完素很想见见这位贤相。因此他揭了榜,入王府为韩企先诊治。经过按脉察色后问道:“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头晕、少气、多汗之症?”韩闭眼而微微点头。“当有恶心泄泻,胸闷纳呆,倦怠身重。”刘完素言道。“对,对!”韩企先说,这时睁眼打量了一下刘完素的模样。“此乃暑湿也,治暑不治湿,医之过也!”“暑湿?”太医忍不住说,“吾等岂不知暑湿之理?”刘完素说“你们治暑祛湿,泻热不养阴,尤其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定然不敢使用寒凉之剂,故治而无效。”韩企先挺起身子,睁大眼睛问:“你有何方?”刘完素思索有顷,举笔处方,滑石、甘草,共研细末。一旁韩夫人问:“此为何方?”刘指着方中“滑石六两,甘草一两”,脱口而出:“六一散”。
他解释道“滑石能解肌清热,滑窍行水而利湿,统治表里上下三焦。加入甘草泻火和中,便能清暑利湿。”“如何服法?”“每用三钱,和白蜜少许,冷开水或灯心汤调服,三日见效。”韩企先见他说得有理,就照方服了三贴,果然小便通而泄泻止,不禁感慨万分。韩企先找来刘完素,请他弃医从政,但刘完素却只要求赐医书若干。此后仍然用心攻读,终于成为一代名医。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颔首称赞“六一散”,认为其主治暑湿症,是因为滑石有清热、利湿,改善口渴的功用;甘草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实乃“凡人之仙药”。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六一散呢?
中暑后必然有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即热象;而且由于人体津液损失,往往会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以及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如若暑湿伤及肠胃,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的症状。当出现以上症状中的三种就可考虑服用六一散。判断关键在于是否兼有小便赤黄短涩之症,如若小便清而长(无色而量多易排出)则不宜用。一般以凉开水调服效果最好。
此外,六一散中添加一些其他中药,疗效也很显著。比如,心烦不安者,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加青黛少许,名为“碧玉散”;如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民间还有一种用法是以六一散给小儿浴后涂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预防湿疹。虽然现有的药厂已不再生产六一散成药,但病家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病情,自行进行配制;或在煎服的中药中适量加入六一散,以提高临床疗效。
六一散新用途:
1、皮肤划痕症:内服六一散,每次9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可同时外用六一散涂搽患处,每日2次。
2、小儿夏季热:取六一散8克,水煎分2至3次服,3天为1个疗程。
3、泌尿系结石:六一散10克,金钱草、威灵仙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慢性前列腺炎:六一散、丹参各20克,柴胡9克,扁蓄、瞿麦各15克,车前子30克,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