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一般常规的治疗,疗效欠佳,有些接受针灸治疗的病患者的疗程常常超出数月、半年,甚至更长。病患者常因此而失去治疗的信心,有时,针灸医生也感到里难以应对。
之所以疗效欠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遵循教材的常规取穴,偏离了病变部位
肩关节周围炎往往是肩周不同的急性炎症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发展而成,而受影响的肌群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总归起来,则主要表现在肩前肩后及臂三个部位,具体部位,比如病灶部位同在肩前,各人的痛点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临床上一些针灸医师按图索骥,以教科书上的定式选取穴位,如肩、肩周、肩井、臂、曲池等,这些穴位,除臂外,作为肩周炎的病灶反应点,发生的几率是很少的,可临床上却总是选取肩头的肩、肩周,偏离了病变部位。
2、针灸针太细,达不到疗效预期
目前,针灸厂商制作的针灸针越来越细,原先的细针,30号0.32mm粗细的针被31号0.30mm粗细的针取代,32号0.28mm粗细的针被33号0.25mm粗细的针取代。为了减少针刺的疼痛,不少医师热衷于选用0.25mm粗细的针进行针刺,不管是内科病还是经筋病。
肩关节周围炎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炎性病变,肩周局部软组织会产生粘连,靠纤细的小针。即使针刺到位,也难以舒缓粘连的软组织。因此,要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最好用0.35mm粗细的针,起码也得使用0.30mm粗细的针,0.25mm粗细的针疗效甚微。
3、该施灸时未能如期而行,致急性炎症变迁延至慢性病
灸法对该类疾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肩周慢性炎症往往是由急性炎症转化而来,如早期的急性炎症,如肱二头肌腱炎,能在发病的初期进行针刺,并配以大灸,就能防止病患转变成慢性的肩关节周围炎。因此,适时地加以灸法治疗还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穴点的选取,将在下文《如何正确地选取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点位》中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