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胰岛素这个糖尿病患者几乎是不能绕过的药物,很多患者第一反应便是:“能不打针吗?”“有口服的胰岛素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时候使得那些本该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望而却步,确实由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问题困扰着临床大夫和患者已经好多年了,我们一直在痛苦地往自己身上扎针的同时渴盼着一种不用打针的胰岛素的问世。
要弄清楚是否有不打针的胰岛素的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使用胰岛素为什么目前必须采用注射的方法。胰岛素作为体内可以说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其本质和我们平时吃的牛肉、鸡蛋等食物一样是一种蛋白质,是由体内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进入血液后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的,它有两条氨基酸链(学名:肽链)结合而成,其中A链是由11种21个氨基酸组成,而B链是由15种30个氨基酸组成,胰岛素要起到降血糖的生理作用前提是必须保证这两条肽链的完整。
而我们知道像牛肉、鸡蛋这样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是会被我们消化道中的各种消化酶所分解消化吸收的,胰岛素也一样,如果采用口服的方式也会被我们体内的消化酶在胃肠道中分解破坏它的肽链结构,转变为一个个单独的氨基酸而被肠道吸收入血,在血液中则无法重新结合恢复为原来的胰岛素肽链模样,那样也就失去了降低血糖的能力,所以胰岛素简单口服的给药方案是不能奏效的。
而如果选择皮肤涂抹的话,由于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很大,不能透过我们的皮肤进入血液,因此也不能起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在万般无奈之下,胰岛素只能通过注射的方法,才能使其原封不动地进入血液中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从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F.G.班廷正式发现并使用胰岛素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各国的科学家们也不断在探索不使用注射的方法来给病人使用胰岛素,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一些突破和进展。
首先科学家们想到的是既然胰岛素无法口服,那么是否能够通过鼻腔、口腔黏膜或者肺部吸收呢?于是研发出像平时我们见到哮喘患者使用的那种喷雾吸入式给药的胰岛素制剂,人体试验后发现这样的吸入式给药方案确实能够实现胰岛素非注射入血的设想,但是在试验中也观察到采用这样给药的患者肺功能出现下降和肺部出现一些纤维化的迹象,于是这个研究方向陷于停滞状态。
后来科学家们又受到很多口服药物缓释和肠溶剂型的启发,采用一种能够抵抗消化酶分解的包膜来制作胰岛素包囊,这样就能够将胰岛素顺利送入小肠后释放出来被肠道迅速吸收入血。目前这样的包膜技术在以色列已经研发告一段落并开始了人体试验阶段,从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来看,这种技术确实能够替代部分注射胰岛素所能起到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诸如剂量问题、如何模拟基础长效胰岛素问题尚未解决,不过可以预见在不久将来应该会有相应的胰岛素制剂上市应用于临床的。
在目前阶段,比较实用简便的非针注射胰岛素方案就是科学家们收到工业冷轧钢技术的启发,采用高压带动液体流快速进入皮下的方式将胰岛素送入皮下组织间隙,这样一方面省却了一直为患者所诟病和恐惧的针头,另一方面可以使胰岛素更好地在皮下组织间弥散开,从而提高胰岛素吸收入血的效率。
由于省却了针头,这样就有利于避免由于针头带来的一些次生伤害,比如针头断裂、损伤组织、引发感染等;另外由于胰岛素的皮下弥散更充分,因此也能够减少常见胰岛素打针后导致的组织结块、吸收利用变异度大等临床常见问题。这样的胰岛素给药方案不失为目前尚无口服胰岛素的一种替代针式注射胰岛素的最佳方案。
最后,我们来回答本文题目的问题,那就是谁说胰岛素使用必须打针?目前已有了一些替代方案,将来更是有各种广大群众“普大喜奔”(普天同庆、大快人心、喜闻乐见、奔走相告)的胰岛素给药方案,将造福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