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是开颅手术。自1968年开始运用伽玛刀这一手段治疗听神经瘤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对于3 cm左右的听神经瘤,伽玛刀和显微外科已成为一种交替治疗方法。
一、病人的选择
1、肿瘤最大直径3cm左右。有部分囊变者可适当放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张南
2、年龄较大和全身情况不能承受全麻开颅者,可首选伽玛刀治疗。
3、术后残瘤、术后复发者且无明显脑干受压者。
4、欲保持面、听神经功能者。
5、伴有严重三叉神经痛者建议显微外科手术。
二、术前准备(从略)
三、定位方式选择
1、MR+CT (骨窗位)
2、MR
3、CT (骨窗位):安装头架时注意避免伪影。
四、计量计划原则
1、根据病灶大小选择不同大小准直器。
2、一般采用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不主张使用太高的等剂量曲线。
3、合理运用准直器数量及权重大小,才能获得满意的计量计划,并最大限度发挥放射生物效应。
4、最终产生一个满意的类似病灶容积的放射灶(三维像)。
5、周边剂量10、5---15Gy(参考剂量)。
6、内听道为骨性管道,无代偿空间,建议内听道内剂量略低。
五、术后处理
1、 伽玛刀结束后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2、5mg静滴一次,以减轻急性放射反应。
2、 预防性抗菌素:
3、 神经营养剂。
4、 对症治疗。
六、随访
1、二年内每半年对病人随访一次,详细对病人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尤其是面、听及三叉神经的评分。并做影像学检查。(建议做头颅MR平扫+增强)。
2、若二年后肿瘤缩小或大小不变者,一年后再随访影像学检查。
3、若三年后肿瘤仍缩小或大小不变者可二年、四年、八年、十六年间隔随访。
4、不少病人(尤其是肿瘤有部分囊变者),伽玛刀治疗后
6个月左右,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中心强化减弱,体积可明显增大是属正常的病理变化过程,只要病人症状没有明显加重、不伴有颅内压增高。不必视为“肿瘤增大、治疗无效,而行外科手术治疗”,可继续随访。一般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界线为伽玛刀治疗后2年。
七、并发症
1、面神经:术后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瘫痪一般发生在治疗
后3―6个月期间。一旦发生尽早治疗(激素、神经营养剂、理疗等,多数能不同程度恢复),实际的永久性面瘫发生率2%左右。
2、 听神经:术后听力可能下降10―20分贝,听力保持率取决于术前听力水平,听力保存约51%左右。
3、 三叉神经:术后面部感觉减退、麻木者约6%左右,通常症状较轻,一般三叉神经运动支不受累及。
4、 耳鸣:难题
5、 小脑共济障碍症状
6、 交通性脑积水:约5%的病人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主要与本病特点脑脊液蛋白增高、吸收障碍有关。可行脑室腹腔分流。
八、肿瘤控制率
1、 文献肿瘤控制率:94、4%(83%-97%)
2、 我院288例,随访24-84月(53、4月),肿瘤控制率93%、
九、结论: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