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05月7月18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凭借专业医疗特色与现有资源配置,创建重症肝炎ICU科,成为本市三级甲等医院唯一以救治传染性疾病为特色的危重症医学科,成为捍卫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这座战斗堡垒的最前沿阵地。7年来,在老院长、全国著名肝病专家巫善明教授的全力支持下,这支包含85%女性职工的团队,精诚团结,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自身积极建设与不懈努力,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治理念,医教研与紧急应对水平迅速提高,成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不可小觑的以危重传染疾病救治为特色的科室。
一、创新实施“集束化干预” 丰富救治模式
针对复杂多变的肝衰竭患者,该科大胆突破原有单一救治技术模式,积极探求为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生命支持的救治思路与技术水平,率先将“集束化干预”理念引入到重症传染病(感染性疾病)ICU专科并加以实践,即根据疾病发病、发展的不同病理机制和时机,制定出积极的治疗目标.然后围绕治疗目标设计综合的救治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时间性、目标性和序贯性,提出了肝衰竭集束化救治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疗效应。7年来,通过对收治的近二千例疑难危重患者救治实践,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其中肝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达72%,病死率降低了30%。使中心的重症肝炎&ICU科成为对危重患者进行高级抢救、集中治疗和监护的先进平台,成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收治危重症肝病的优势特色科室和科研基地,不仅填补了危重症医学在传染病专科领域中应用和发展的空白,更有效培养了一支具备对严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实施急救和实时监护的特种医疗急救应急队伍。
二、牵头打造“肝衰竭救治网” 统领长江三角
为了进一步促进传染病危重症医学发展,提高肝衰竭的救治能力,该科在中心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五期国家级危重症肝病诊断救治新进展(继续教育)研讨班,并在2010年以组长单位身份牵头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江西等省市医疗机构共同组建跨省市的“长江三角洲肝衰竭临床救治协作网”,即由各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感染科、肝胆外科、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共同参与,建立以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平台。围绕肝衰竭患者的治疗、预后和疗效评价当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商讨、探索,制订肝衰竭及其相关疾病临床路径。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可供协作网各成员单位相互学习、交流的宝贵临床实践经验平台,共同提高临床业务水平,促进各协作网成员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将对肝衰竭患者实施的“集束化诊疗策略”理念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探索成果进行了广泛、全面的推广。
为了促进肝病防治工作效能,广泛加强与肝病患者沟通,科室还建立了“肝病快线”网页,成立科室的网络宣传平台,有专人对各个版块进行定期维护,及时反馈,更新信息,在论坛里经常会看到医护人员耐心地解答病友们的各种问题。开通一年多来注册会员已达500余人,流量达50万之多,为医患之间沟通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持续注重内涵建设 弘扬医者仁心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作为,有所提高。主要通过四个层面将集束化干预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1)根据危重症医学要求,制定了危重症传染病诊疗SOP文本,重建病房管理规程,规范病人管理和消毒隔离的流程,系统地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2)以高标准的医疗技术为依托,具有先进而完备的医疗设施、监测手段和救治能力。(3)通过医护人员的定向进修、考研、考博等提升学历的途径,培养了一支能掌握临床抗感染学、血液净化(人工肝)肾脏学、心血管学、传染肝病学、临床营养学等多种专业方向的复合型技能队伍,改变了过去只具备传染病专科知识的单一人才结构。(4)在长期的合作工作中,聚集了院内的最好的人力、物力优势,同时还与本市乃至外省市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李光辉教授、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肝病中心王凯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甘建和教授等多家著名医院建立互联平台,形成由各学科专家参与的智囊顾问网络,为提高该领域的医疗水平和应对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系统。目前,该科可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人工肝技术,肠内场外营养支持等。掌握对重症患者重要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也具备了快速反应能力,其中包括: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为患者提供了更及时、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的医疗服务平台。
四、首创开发随访软件 不忘医者使命
为了加大临床基础研究的力度,系统管理患者信息,有效跟踪患者病情,对照循证医学要求,开发了患者诊治登记和随访软件,通过科学设计和严格执行临床实验方案,对照传统和集束化两种不同的临床实践方法,对临床结局进行客观而系统性评价,多途径地为循证医学提供证据,来证实其临床结局的有效性,以达到对收治的病人能做到正确而科学的系统评价临床结局的目的,逐步形成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专业救治模式,成为提高医师救治水平和实施救治危重患者流程的切入点和抓手。到目前为止,针对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方面设计了《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肠外全营养在肝衰竭患者救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课题。针对免疫组织损伤方面设计了《乌司他丁对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血必净注射液对慢加急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在改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设计了《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评价不同剂量雅博司(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伴或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重型肝炎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利加压素防治肝肾综合征》、《托伐普坦纠正内环境紊乱消除腹水》等研究。不同的临床优化治疗评价的课题,开拓和丰富了对肝衰竭患者临床救治的思路和手段。目前科室参与国家级“863”、“十一五”、“十二五”等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国内外多中心临床药理、市科委、卫生局、申康、区科委等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论文5篇,论文数量与质量逐步提升。
五、坚持扶持革命老区 赢得高度赞赏
位于我国中部的革命老区江西上饶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肝病患者较多,不少重患者经常慕名前来中心求医就诊。该科的优质医疗服务在当地享有盛名。近年来科室主动向当地红十字医院开展援医活动,设立 “肝病诊疗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团队赴赣进行义诊与授课。据统计,每次均有二百余名病患受益,百余名当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前来听课。该举措是对于革命老区卫生事业的关怀与大力扶持,使革命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一流的医疗服务,实实在在地为江西上饶地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此受到当地政府与百姓的高度评价与赞誉。
六、投身社区公益活动 展现人性关怀
科室在平日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每年多次赴市郊部分传染病医院等单位展开送医送药送技术下乡活动,科室护理部是一个女职工占绝对多数的年轻群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这些年轻的姑娘们还不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科内护理部组成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定期赴金山辅读学校、社区等地开展志愿服务。逢年过节给智障孩童带去节日礼物,给他们讲故事,玩游戏,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大姐姐们的关爱。定期给社区的老人们测体温、量血压,讲授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健康常识,受到老人们的一致好评,媒体也曾多次予以报道。
七、将荣誉视为动力 和谐医者关系
经过七年临床实战中的磨练,该科领导以身作则为全科成员树立榜样,倡导每位职工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价值观,树立起救治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社会需要视为己任,把病人的需要作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承诺,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全科医务人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使科室在业务管理、医疗质量、学术地位及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科室曾被评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班组”,并获得过上海市卫生系统“迎世博巾帼文明岗”的称号。科室负责人王介非主任曾被评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上海市卫生系统的先进个人、上海市卫生系统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用户服务明星、上海市危重症学会的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7年来科室无一例医患纠纷,无一起医疗事故的记录,病人满意度达到96%。如今,科室知名度不断提升,病员辐射面逐步扩大,外地患者占总人数的45~55%,病人维系率>85%,形成危重症肝炎救治的特色品牌。收到锦旗100多面,感谢信243封,充分体现了患者对该科的信赖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