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慢乙肝抗病毒药
目前在我国针对慢型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药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按照不同患者的病情并结合他们的治疗需求来选择用药。一般来说,年龄小于40岁,HBVDNA病毒指数数值偏低的,肝功能中ALT数值较高的(500U/ML以上),没有肝脏实质性损伤,没有其他夹杂性疾病的优先考虑选择干扰素治疗。其余可以考虑选用核苷类似物口服治疗,目的是为了能控制疾病的进展,保障生活质量。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要作出抗病毒治疗的选择时一定要面诊医师,让资深的医师为你作出选择。
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越高越要给予抗病毒治疗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分四期,一、免疫耐受期,这时两对半多数表现HBeAg阳性,而且HBsAg、HBeAg、HBVDNA的数值都很高,肝功能基本正常,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医学上称这类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二、免疫清除期,肝功能异常,临床上会出现一些和肝病有关的症状,这时我们可以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三、免疫控制期,这时期患者的特点为肝功能基本正常, HBsAg数值较高,但HBeAg、HBVDNA的数值可以到检测不到的程度,这些病人无需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特点是有关肝肿瘤的情况。四、免疫逃逸期,这时期患者的病毒又复阳性,是否要治疗要根据肝功能,肝脏受损情况等一系列的综合考虑再定。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什么首先抗病毒治疗?
众所周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由人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后所致的疾病,所以只有我们消灭或控制体内的病毒,才能使人们的疾病得到控制,使机体恢复正常,达到治本的功效。因此,一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演变为乙型肝炎患者时,我们就要优先考虑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起到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的药物有哪些?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已经有2种干扰素,5种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又有2种,派罗欣在乙肝应用较早,佩乐能在2007年才被获批治疗慢乙肝。
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
除此以外,不存在其他任何被认可的能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患者切勿道听途说。
两类抗病毒药各有何优缺点?
核苷(酸)类似物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干扰素也有直接抗病毒的作用,但主要是免疫调剂,因而两类药物各有特点。
优点方面,核苷(酸)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强,症状控制较快;干扰素治疗“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机会比较高,而且有效后疗效稳定,复发的少。
从缺点来看,核苷(酸)类似物需要长期治疗,停药后易复发,而长期治疗中又有耐药问题;干扰素没有耐药问题,疗程相对有限,但是注射剂型,使用相对不便,也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例如局部注射痛、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等。
如何处理肝功能中ALT异常的情况?
肝功能指标中的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两种,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能反映肝脏健康状况,也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只是一种现象,不能提示其升高的病因,其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坏处。转氨酶水平在0--70之间是正常的。如果超出正常范围10倍以下,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医生会建议暂时不用药治疗的情况下,多次复查肝功能,动态观察ALT的变化情况及分析ALT升高的原因。如果经过1~3个月的观察,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并有病毒指标阳性的,可考虑恰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乙肝完全可以不用降酶类药物。如果是有药物、酒精等中毒因素引起的,则治疗以减轻肝脏负担,解毒,促进肝细胞修复的治疗为主。如果是因为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ALT升高,则以免疫调节治疗为主。总之,不要过分担心ALT的升高而直接加用单纯降酶的药物如五味子、百赛诺等。因为这类降酶药的作用在于对转氨酶能起到迅速裂解的作用,并非转氨酶真的不存在,更不代表肝脏炎症活动的减轻而病情好转了,相反掩盖了病情真相。只有在医师了解了病因,从根本上给予恰当的治疗,而使ALT逐步恢复正常,才是安全、可靠的。才能达到我们保肝的目标。但是转氨酶数值升高至>2000UI/ml,即正常值十倍以上,甚至几十倍,尤其是伴有明显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立即到专科医院接受规范的治疗,及早控制病情的恶化,以免错过“黄金窗口期”的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