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2013年数据,我国乳腺癌:  ?发病率54/10万,死亡率11.4/10万 ?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西方乳腺癌发病高峰期   50-55岁 ?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期   45岁左右 。
  解剖生理概要--乳房的组成。
  乳房由腺体、脂肪和纤维组织构成。乳腺中心为乳头,周围为环状乳晕。乳房被胸浅筋膜包裹将乳腺分隔成15~20个呈放射状排列的乳腺小叶,每个小叶有相应的输乳管开口于乳头。每个输乳管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及胸大肌筋膜相连
  解剖生理概要--乳房的组成
  乳房的生理功能
  哺乳:哺乳是乳房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l第二性征: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讲,乳房在月经初潮之前2~3 年即已
  开始发育,也就是说在10岁左右就已经开始生长,
  是最早出现的第二性征,是女孩青春期开始的标志,也是女子健美的标志。
  参与性活动:在性活动中,乳房是女性除生殖器以外最敏感的器官。
  一、乳房自检的最佳时机
  *绝经前:月经后7-11天,此时乳房较松弛,容易检查 *绝经后:容易记住的日子,如每月的第1天或最后1天 *  *
  二、乳房自检的范围
  乳房的自我检查
  视诊
  触诊
  乳房的自我检查
  乳房的自我检查―视诊
  视诊前准备
  光线充足    面向镜子  充分暴露胸部
  乳房的自我检查--视诊体位
  视诊---乳房外形
  视诊--乳房皮肤
  炎性乳腺癌
  视诊--乳房皮肤
  视诊--乳房皮肤
  视诊---乳晕
  乳房自检--触诊
  触诊体位
  仰卧位
  触诊顺序
  先左后右,用手触摸对侧乳房
  触诊顺序―全面覆盖
  触诊手法--平着摸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3个手指指腹平着摸
  触诊手法―由轻到重
  轻压 感觉皮肤下的改变 ?重压 ?感觉深部组织的改变
  乳房下垂者的触诊
    浅压时托起乳房  深压时前弓腰位
  乳头检查
  触诊内容
  质地软硬  有无压痛 有无肿块  有无淋巴结肿大
  三、乳房自检的常用方法
  对镜自照法             平卧触摸法
  四、乳房自检的步骤
  五、出现哪些情况应立即就医
  *乳房肿块:无痛性、边界不清、质硬等 *乳头溢液、溢血:淡黄色、咖啡色等 *乳房皮肤的改变:橘皮样改变 *乳头的改变:乳头内陷、乳头糜烂 *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六、哪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  乳腺彩超:乳腺检查常用方法 * 乳腺钼靶 :用于普查,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大 * 乳腺核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达到94%以上 * 乳腺导管镜检查:乳头溢液、溢血 * 乳腺病理检查:确诊乳腺癌的方法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
  指南与规范(2013版)
  1、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20~39周岁,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
  乳腺筛查。
  40~4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
  指南与规范(2013版)
    50~6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⑵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周岁或以上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
  指南与规范(2013版)
  5、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
  (40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
  B超、乳房X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
  指南与规范(2013版)
  6、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
  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⑶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七、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  *合理饮食:少食高脂饮食、含雌激素(蜂王浆) *坚持运动,避免过度肥胖 *心理因素:保持愉快心情,避免过度紧张 *乳房检查:美国癌症协会建议
  20岁以上女性―每月一次乳房自检
  20~39岁女性―每3年去医院进行专业触诊检查一次
  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专业触诊一次,钼靶检查一次
  注:乳腺癌高危女性应每年行乳腺影像学检查一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