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生成不足,临床以出血紫癜和/或倦怠乏力为主要表现,系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由于西医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而中医辨治确有效果,少有不良反应,尤其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得到病患的普遍喜欢与易于接受,在我既往诊疗辨治基础上,秉承国医大师经验,不断融入调肝扶脾和血疗法,期望进一步充实并完善李达大夫辨治经验体系,有助于服务病患,造福人类。
通过搜集国医大师辨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并综合评述,借此平台介绍给诸位病患及其家属,旨在学习并传承宝贵经验,不断提高辨治水平与临床水平。
从“虚、实”角度辨治
从实辨治:
以瘀热立论:周仲瑛认为本病系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脾肾气虚、统摄无权为基础,均有瘀热内蕴而致血失归藏、血溢脉外导致紫癜病证;周老在遵从《血证论》之学术思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基础上,提出凉血化瘀之基本治疗大法:清血分之热、散血中之瘀、解血分之毒和止妄行之血;其中凉血化瘀为ITP基本治法;
以热毒立论:张琪认为ITP初期多为热毒蕴结、迫血妄行,中后期往往耗伤气血、损及脾胃,导致脾肾亏虚而统摄无权,相火妄动而热迫血行的虚实夹杂之候,张老在本病初期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中后期多以健脾补肾为法。
从虚辨治:
补脾论:李振华和颜德馨都主张从脾论治;李老认为本病以脾气虚弱为基本病机: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生无源,气衰而固摄功能减退,血液失去统摄而导致出血;常以健脾益气、补血摄血为基本治法;对于病情顽固者,需守法守方,方臻痊愈;颜老认为ITP急性型多由营血热毒或胃热灼络,迫血妄行,治以凉血止血;慢性型多由脾虚不摄,血不循经溢于络外,治以健脾摄血,亦有肾虚火旺,扰乱营血而离经妄行者,治以滋阴降火。
调肝扶脾论:郭子光认为本病慢性型属于虚证,主要是肝气虚损,疏泄不及,加之脾失统血,血溢脉外,瘀滞成斑,因此本病的病机为肝脾虚损,瘀血阻滞;如果肝脾虚损未纠正,缠绵不愈,发展为阴损及阳,病久及肾;郭老采用养肝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还要分清病变是在肝脾,还是在肾精的层次,治疗方能更有针对性。
填精调血论:任继学认为ITP为临床难治之疾,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糖皮质激素相当于中医理论中的“壮火”,壮火食气,它可以“点燃”人体中的能源物质――即肾中真精,肾中真精受“激素”激发而虚越于外,故可暂时与邪抗衡,而使疾病假愈;但日久必将耗竭人体的精气,使人体阴虚火旺,进而阴损及阳,终至阴阳两虚、精气枯竭,产生人体的“能源危机”。任老采用填精调血为本病基本治法;具体以填补精髓、养血活血、降气泻火收功。填精即是扶助命门正气以祛邪,调血即是补血活血使好血归经,配合调理脾胃之药,使血有化源。
按语评价
国医大师经验,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这与笔者多年来探索的经验不谋而合,通过进一步秉承名医大师经验,逐渐从既往调肝扶脾辨治,深化演变为调肝扶脾为主,佐以益肾为辅治疗方案;依照病患初始发病、持续减低、慢性难治及其儿童、成人、老年等不同疾病与年龄状态,予以分层辨证施治,初始调肝为重,持续加大扶脾,慢性难治佐以益肾辨治;儿童健脾扶正,辅以调肝,成人调肝扶脾并重,老年病患积极益肾健脾,辅以调肝辨治;期望逐渐实施临床辨治,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实践潜方用药体会
清热祛邪:
周老在临床上将凉血化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常采用经验方“丹地合剂”(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大黄、山栀、紫珠草等)作为代表方剂,方中水牛角、大黄为君,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大黄清热泻火,凉血逐疲,二药相合互补,更能加强该方的凉血化瘀作用。生地、丹皮、赤芍为臣,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丹皮泻血中伏热,凉血散疲,赤芍凉血活血,和营泄热,三药相互协同,可以更好地发挥君药的功效;佐以山桅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取紫珠草为使合诸药以加强凉血止血作用;诸药合用,具有凉血而不凝涩、活血而不动血、解毒不伤正、止血不留疲的特点;周老方药中好用肿节风、花生衣,经现代医学研究此二物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治疗血小板减少之作用,可以收到桴鼓之效。
张老针对ITP初期血热妄行,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紫草、牡丹皮、生地黄、侧柏叶、仙鹤草、小蓟、蒲黄、当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焦栀子、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茜草、海螵蛸、蒲黄止血;以桂枝、白芍、玄参、麦冬、当归、甘草以酸甘化阴,养血生津;如此相伍,则热毒得解、血止瘀散,中后期虚实夹杂治以健脾补肾,兼以凉血收敛止血;调脾不可过用香燥之品,以免伤津耗液,影响气血生化;补肾不可过用滋腻碍脾之物,以免造成脾气呆滞。
按语评价
上述二老经验,强调清热凉血、解毒化瘀辨治,笔者在秉承国医经验之时,不是一味照搬,而是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体会与用药感悟,区分外感之热、内蕴之热,外感有风热、湿热等之分,内蕴之热有毒热、瘀热等之分,诸如此类之别,分而辨治于疏风清热、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活血清热等等,在应用肿节风、生地黄、紫珠草、牡丹皮、商陆等方面形成经验并独具特色等;至于花生衣,由于临床不易找到,建议病患煲汤中加入红皮花生。
扶正补虚:
李老常以健脾益气、补血摄血为基本治疗大法。喜用归脾汤加减,白术、茯苓、党参、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使脾健以统血;合红参、黄芪大补元气,取“阳生阴长”之意,互相资助,使气充足以摄血;当归益气生血;熟地黄、白芍、阿胶、枸杞、杜仲补血生血,补精益髓;川芎、鸡血藤、丹参行气活血消斑,仙鹤草、黑地榆止血。陈皮理气开胃,使补而不滞。补气而不伤阴,养血而不滋腻,使脾气旺盛、形神得充,血循经脉而紫癜痊愈。颜老针对慢性型以补气益损、引血归脾,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熟地、白芍、炙草、枣仁、升麻等,病甚可加入人参,以防血脱,酌加炮姜、牛角腮、白及等,或以滋阴降火、凉血散血,常用熟地、龟甲、知母、黄柏、茜草、地骨皮、丹皮、阿胶、女贞子、旱莲草、银柴胡、升麻等。
郭子光提出ITP以肝脾虚损为主的观点,常用调理肝脾为基本治法。喜用薯蓣丸合清热地黄汤加减(甘草、山药、大枣、阿胶、水牛角粉、丹皮、生地、鸡血藤、旱莲草、仙鹤草、党参、枸杞、桂圆肉、谷芽)调理肝脾、养阴清热,鸡血藤、大枣、阿胶、仙鹤草等有促进血小板生存与释放的作用;水牛角粉、甘草、丹皮、山药等有一定的抑制免疫抗体形成的作用,常较大剂量施用。
任继学采用填精调血为本病基本治疗大法;以填补精髓、养血活血、降气泻火收功。填精调血常用方药:①岷当归10g,砂熟地15g,红花2g,丹皮15g,桂枝炒白芍15g,龙眼肉159,淡菜15g,鹿角胶(烊化)10g,龟版胶(烊化)10g,黄精15g,生白术5g,枸杞20g,脐带1条,茯苓15g,肉桂2g。水煎服。②生血膏:龙眼肉100g,大枣肉100g,牛脊髓100g,红花15g。方中砂熟地、龟版胶角胶、脐带、黄精、淡菜、枸杞峻补精髓;岷当归、红花、桂圆肉活血养血;桂枝炒白芍入营卫而调血:丹皮泻血中伏火。白术、茯苓补气健脾,补而不滞;更稍佐肉桂为使,引药直入命门,化滋腻养阴之物为源头活水。如此肾命有守,内乱可平。配合生血膏口服以填精生血。
按语评价
上述国医强调补虚治疗,多从健脾益气、补肾填精角度辨治为主,配合调肝,常用归脾汤、地黄丸为基本方药加减施治;笔者秉承学习国医经验,有机融入既往经验之中,对于体弱年老、慢性病久者,需要注重扶正补虚之力,主要在于健脾益气与补肾养血,常用黄芪、参类、仙鹤草(既有收敛止血,又具扶正补虚效果,笔者常常大剂量应用),枣类及其甘草等药味促进补益健脾;如果补肾药味有胶类,为防补腻,脾肾双补,亦即在滋腻补肾之中,加入健脾和胃之味有益。
讨论
国医大师耕耘数十载,积累丰富经验,是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以辨病为基础,结合病患临床表现的不同随症加减施治,疗效显著,已使不少的ITP患者受益,获得不错的生活质量和血小板稳定。
对于ITP治疗的策略,现代医学已由既往“免疫抑制”为目的转变为“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国医大师治疗ITP的临证经验,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源泉。笔者指导研究生曹远芳通过搜集、复习、综述、总结相关文献撰写的论文“国医大师辨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经发表在《新中医》杂志,在此基础上,加以简略,并附上笔者点评按语,仅供病患及其家属得以感受中医大家们博大精深辨治思想与经验,笔者不断学习、感悟、秉承国医大师经验,融入自己既有的经验之中,期盼进一步帮助病患提高临床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