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进补的好时候,所谓“秋冬补一补,来春打老虎。”秋冬到了,许多市民都蠢蠢欲动,想进进补。但是,你真的懂得进补吗?普通市民对进补存有误区,在此,来说说“进补”。
进补是中医术语。中医治法有补与泻之分,就是补虚与泻实。中医认为,疾病就是机体阴阳失衡,医生通过补虚与泻实两大途径,最终达到机体阴阳平和,疾病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看病。可见,补泻是作为过程,结果是阴阳平和。
说到补泻,就涉及到虚实,所谓补虚与泻实。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就是虚,邪气盛就是实。虚实属于中医辨证范畴,医生运用补泻一定先要对病人进行辨证,分清虚实。所谓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要补泻就先分虚实,不然,就冒然补泻,就容易犯补实、泻虚之误,这正是中医常常告诫的“虚虚实实”之忌。看来,补泻是有学问的,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进补就是“党参北芪汤”。
普通市民的补泻观与医学补泻并不是一回事。市民往往把补泻作为调养的结果来看,把补看作对机体“有益”,把泻看作“有损”,而喜补恶泻。一看到医生给自己开药有大黄、黄连就马上抱怨说自己“太虚”,受不了苦寒!其实,补泻都是手段,当机体邪气盛时,泻下就能调和阴阳,此时如果一味进补只适得其反。我们常见到,市民不辨虚实而滥以进补,反而有损身体健康。这正是医生常感慨到的“党参北芪杀人无过、大黄黄连救人无功。”党参北芪既然是药物,就存在偏性。中药治病的机理就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的偏性。因此,尽管是党参北芪,服用过度也会造成机体阴阳失衡。所以,用药要谨慎,须有专业人士的指引。
人们常说到,不怕死于疾病,就怕死于无知。的确,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但是市民的养生素养普遍不高,才容易上当受骗,造成财物甚至是身体健康的损失。因此,积极提升市民的健康素养尤显重要。有见及此,今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公告,其目的就在于此。
那么,市民有进补要求,该做何指引?我们提倡合理进补。第一,进补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寒热偏向及体质状况。第二,体内有火不宜进补。第三,进补尽量选用食材,不宜选用寒热性烈药材。目前,不少市民把药材进补错误的认为是养生的全部,把中医养生认为仅仅是吃什么喝什么。其实,中医养生有理论、有实践,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基本原则有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形神兼顾、协调平衡等;内容包括情志养生、药膳食疗、运动调养等等。进补,说到底,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当一个人不缺钱不缺用,缺的只是快乐的体验,那么,这时看一场喜剧电影,大笑一场,也可以是进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