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深深地刺痛了我。珠海市一位不到一岁的儿童因为误吸异物在转院救治过程中死亡。从天涯网上父母亲的发帖来看,儿童先是在珠海市妇幼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气管异物后转到珠海市人民医院救治,在该院进一步确诊后,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条件仍然无法救治,派车和医护人员护送去广州市儿童医院救治,但儿童在即将到达儿童医院时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作为一名耳鼻咽喉科从医多年的医生,我颇有感慨。可以说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医生挥之不去的阴霾。气管异物可以说在耳鼻喉科所有疾病中最为凶险,死亡率最高。所有人都知道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而气管异物的儿童由于气管被异物堵塞不能有效通气,故具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这种疾病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率不高。
2、发病年龄小,大多是3岁以下儿童。
3、 病史比较隐蔽,常常是儿童在进食颗粒食物时哭闹导致,有时不易察觉。
4 、病情发展可快可慢。发展慢的几天之后才逐渐表现出咳嗽等症状,如果是小的金属异物甚至可能携带终身,发展快的可毫无征兆的几十分钟内甚至几分钟内就窒息导致死亡。确诊困难。常常需要CT等设备才能确诊。
5、治疗手段单一且高风险。经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钳取异物是目前常用的,而且是最为有效快捷的方法。但是由于气管镜和手术器械本身在气管内操作,它也会影响本已通气减弱的患儿的通气,故在操作中常常会出现血氧迅速降低、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而且由于小儿麻醉的困难性,对麻醉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另外,术后心肺功能监护和救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有以上几个特点,如何成功救治气管异物儿童,从而降低死亡率成了耳鼻喉科医生多年努力的目标。
针对以上气管异物的特点,我提出几点希望,希望能够为这类疾病的解决提供思路。
首先是科普工作,耳鼻喉科医生和所有相关科室能够最大范围的推广气道异物的预防观念。让我们年轻的父母能够减少让幼儿误吸异物的机会,如果发现有进食后的咳嗽,可考虑去医院看看。
其次是医院方面。基层医院建立健全转诊设备和制度,加强对气管异物的认识培训,对于气管异物的儿童,要有专科的医生护士陪同看护转诊。
再次是大医院,鉴于发病率不高,手术死亡率又高的原因,建立一支或多支技术熟练的团队应对气管异物不失是个好方法,建议百万人口以上的地区建立儿童医院的气管异物手术团队,包括放射科、麻醉科、耳鼻喉科和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让本地区所有医院可以转院就诊的气管异物患儿尽量向这些专科医院转诊,以便降低手术死亡率。
回到珠海气管异物事件,谁杀死了我们的孩子?我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提问,因为所有人包括父母、医院、医生和护士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而努力。我们如果拥有发达国家那种救治能力,就能让我们的孩子减少这种悲剧。可惜的是,我们从这则消息的发帖内容和网上反馈来看,现阶段的患者对发展中的医院要求过高,这将加剧医生逃离医疗队伍,我们的孩子被有效救治的目标似乎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