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是一间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 带的是高二。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对课程加重了教学力度,她一周至少24节课,经常要连续地讲上3-4个小时,还得外加夜自习解答疑难。几个月下来,经常嗓子干的象要冒火似的,原来那清脆的像夜莺般的嗓音,变低沉沙哑。在校医务室开了一些西瓜霜、碘喉片,只能能缓解一阵,这几天有时甚至发不出音来,在校领导陪同下来医院就诊。医生进行了常规喉镜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其声带充血,双声带前中1/3有小结突出,发声时闭合不全。我告诉她说:“您是用嗓过度导致的喉炎,需要禁声休息”。交待她不要以耳语代替发声,因耳语不能达到声带休息的目的;多喝一些水,进食流质或烂饭,并开了一些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开了6次雾化吸入,经过一周的休息和治疗,刘老师声嘶和喉痛明显减轻,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李女士是街市的营业员,经常大声地吆喝,推销自己的商品,久而久之,清脆声音变越来越沙哑,不愿发音。来医院检查发现右声带长了一绿豆大小的息肉。经过一段时间服药后,医生给她进行了嗓音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了息肉,她又恢复了原来的声音。
老师、演员和街市的营业员等都属于用嗓较多的职业,他们中间许多人往往用声过多和没有注意嗓音保健,沙哑、失声的“慢性喉炎”成了常见的职业病。还有一些并非职业用声者,由于一次或几次大声争吵、长时间的持续讲演与说话,也会出现沙哑、失声。上面的刘老师和李女士都是用嗓过度,清脆的嗓音慢慢变的沙哑甚至失声。慢性喉炎初起时语音低沉,粗糙发硬,或有破裂声。检查见声带充血,声门闭合不全,是声带过劳后炎症反应,禁声休息后有自愈倾向;再用声时,如持续超越自身条件的过强或过多用声,又会出现嘶哑,声音疲劳甚至失声;反复发作喉部长期受刺激,发生血管扩张,声带粘膜下渗出液积聚、水肿粘膜内炎性细胞浸润,声带边缘就变得肥厚、声带前中1/3处肿胀,突起,变成声带息肉或小结。
好的声音被称为人的第二面孔,有的声音音色浑厚、圆润、明亮;有的豪迈、奔放抒情、柔和;有的阴阳顿挫常令人赞叹和羡慕。优美声音的除了先天嗓音的生理条件外,还与注意声音的保健密切相关。正确的发声有赖于三方面的协调,即:
1、胸、背、腹部肌肉的作用,排出肺内气体。
2、两侧声带向中线靠拢,受来自肺部气流的冲击、使声带发生振动。
3、通过鼻窦、口腔、咽喉、胸腔等器官使声音发生共鸣。
中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引起发声障碍或嗓音质量改变。讲话费力、容易疲劳、音色不佳是嗓音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原因多于发声时喉肌及临近器官肌肉过于紧张有关。指导患者在喉部等处肌肉充分松弛情况下进行发声,是嗓音训练的主要任务。
想拥有一个好的声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注意锻炼身体,经常参加跑步、爬山和打球等,这不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还可以增大肺活量,为吸气、呼气和发音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有利于发声器官恢复功能;
3、讲究饮食卫生,要戒烟和少饮酒,少吃过热、过凉和辛辣食物;
4、进行适当的嗓音训练,练嗓和锻炼身体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体弱或初学者,每天练声时间宜短,次数要少;体强或有基础者练声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练声不宜超过自己声带的固有能力。
嗓音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咽音训练法、呼吸及鼻音训练法、气功嗓音训练法等,最好在专业嗓音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练声。有专家推荐“自我训练法”,具体做法是呼吸均匀,放松肩背、咽喉、胸腹等处肌肉。避免腰背弯驼、腹部挺起、头颈前突等不良姿势;并注意下颌应基本处于水平位,使下颌根部与颈前部约成90度;放松喉肌是发生练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喉肌紧张状况 ,以拇指及食指,中指分别置与甲状软骨翼板两侧,向左右两侧移动喉体,如发声方法正确,喉肌松弛,喉头体移动自如,反之,若喉体不易移动,提示发声时喉部肌肉处于慌张状态,需要纠正;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若持之以恒可以锻炼呼吸肌而改善发音;
5、 及时治疗嗓音疾病,因近期内用声过多致声带前中段处于有对称性肿胀,突起者,可视为正常反应及时声带休息进行治疗。对于细小的声带息肉或声带小结,不应马上手术。我们主张先进行嗓音治疗,改进发声方法,观察6-12周后再决定手术与否。手术时应采用嗓音显微外科手术,采用粘膜下切除病变的方法,减少损伤声带边缘,以免疤痕形成妨碍声带边缘震动,最大限度保护声带上皮及固有层等特殊组织结构而影响嗓音质量,术后1-2周内需进行声带休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