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男,65岁。患者因“腹胀不适1月余”于2008年2月在外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全腹多发转移性肿瘤,最大直径约7cm。肿物穿刺病理诊断“胃肠间质瘤广泛腹腔播散转移”。
于2008年3月开始口服“伊马替尼”靶向治疗。患者开始治疗效果良好,直到2009年3月发现肿瘤耐药进展,再予增加药物剂量无效后,患者在外院接受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加口服“伊马替尼”,肿瘤持续增长,且腹水逐渐增加。患者于2009年11月入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恶液质,ECOG评分3-4分。腹部显著膨隆,大量腹水,腹部扪及多个肿物。患者极力要求手术,认为手术是最后的生存希望,若手术结果不佳也无怨无悔,更在术前订立遗嘱。
科内讨论后,认为如果患者能耐受减瘤手术,争取肉眼完全切除或将大部分耐药瘤灶切除,减轻病人瘤负荷,术后再予更换靶向药物治疗,患者应可最大程度获益。遂于2009年12月3日在气管内麻下行剖腹探查术。由詹文华教授、张信华大夫操刀。由于患者已属于肿瘤晚期,恶液质,麻醉和手术风险极大。主刀教授务求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量。
一般情况下,胃肠间质瘤即使发生复发或转移,多数肿瘤都有包膜,蒂部一般位于胃肠道腔壁,手术难度不大。然而,术中所见,患者腹腔盆腔满布肿瘤,直径1cm到20cm左右不等,数以百计,合并大量血性腹水。本患者属于广泛转移性间质瘤并且多重耐药进展,肿瘤生长活跃,血供丰富,且转移瘤相互浸润融合,基底部广泛附着于腹盆腔腹膜和肠系膜;而且患者恶液质状态也导致凝血功能欠佳,剥离肿瘤过程中创面广泛渗血。尤其是右下腹肿瘤最集中处,成片肿瘤融合并向盆腔延伸连接,近百个大小不等的肿瘤成片浸润膀胱、直肠。手术中,从右下腹向下,延肿瘤包膜剥离的过程中,由于盆腔处肿瘤包膜不明显,瘤组织和正常盆腔腹膜界限不清,部分剥离面形成肿瘤出血,瘤组织质脆,止血极度困难,盆腔渗血凶猛。在麻醉在全力支持下,主刀教授临危不惧,以纱垫填塞控制出血后,先打开两侧盆壁腹膜,显露双侧输尿管,避免误伤;再从上而下细心、快速辨认肿瘤和正常腹膜的界限,完整剥离肿瘤,并及时缝扎创面减少出血。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此例风险极高的困难的转移性胃肠间质瘤减瘤手术。术后患者经过支持治疗,于手术后12天出院,并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更换了靶向药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