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但在临床中并不多见。要想认识这种病,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为什么我们胃里的胃酸、未消化的食物不会再从我们的嘴里吐出来,尤其是在睡觉、倒立、蹦极等情况下;而吃东西时,食物能够一路通畅地进入胃肠道而被人体吸收?LES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吞咽时松弛,便于食物通过;无吞咽时紧张,防止呕吐。一旦LES正常的松紧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发生上述贲门失弛缓症,相应的症状相信大家也能够猜到,即吞咽困难与呕吐。
贲门失弛缓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遗传、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等多方面有关。正因如此,目前并无针对该病病因的根治方法,通常仅采取对症治疗,最常用的包括食管气囊扩张术及手术治疗等。
食管气囊扩张术(Pneumatic dilation)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常用Rigiflex食管扩张器,其包括3cm、3.5cm、4cm等3种不同直径的气囊。操作时,在内镜下通过导丝将气囊放置在LES的位置,随后按照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使用3个气囊,从而达到撕裂LES的作用。完成后通常需加测吞钡试验,以排除食管穿孔,这也是该疗法最严重的并发症。
针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则是在1913年由Heller首先提出,即 贲门肌层切开术(Heller's myotomy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该术式已从早期的开胸手术变成了如今的内镜下手术。该手术的要点顾名思义就是切开食管下端及贲门前壁肌层,即破坏LES结构。该方法看起来是针对病因一劳永逸的方法,但却给患者带来了另一种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reflex esophagitis),此为该术式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因此在进行该手术时常同时进行抗返流手术,如将胃底包绕食管360°(Nissen手术)或将胃底缝合在食管腹段前壁(Dor手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