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其病原因尚不很明确,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好发于10~4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
AS 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病变。该病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部分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大约25%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而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也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早期诊断是治疗AS的关键。常规辅助检查包括:
1、血液化验检查:AS病情活动期常有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免疫球蛋白可轻度升高;约90%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但是,少部分正常人群的HLA-B27也阳性(6%~8%),其中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
2、X线: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通常按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脊柱的X线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晚期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改变。
3、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明显破坏及关节融合。
4、骶髂关节MRI: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软骨表面不规则、碎裂;骨侵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