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都市人喜欢下班了去养生馆、足疗中心做个中药沐足,觉得暖身、解乏,又能调理身体。其实,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你不能到外面去沐足的话,完全可以在家中DIY中药足浴,而且你用熬出来的中药汁泡脚,要比足疗中心用药粉冲调后泡脚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足是六经之根”,人体十二经脉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踝关节部位的经络穴位多达60多个。泡脚疗法有疏通经络、疏通气血、驱除寒冷的作用。现在正值冬季,睡前用热水泡脚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生姜沐足}
方法:可以在泡脚的温热水中放入切好的生姜片,或者将生姜片在锅中熬10分钟左右后,再将熬好的姜水倒入泡脚水中。
――适合人群――
姜,既是调味品又是一味中药,有着温通的作用,可以温阳散寒,特别适合虚寒体质的人。姜有渗透作用,泡脚时加入姜,姜的有效成分就可以经过皮肤吸收,这也是中医外治的方法之一。有慢性肠胃问题、经常失眠多梦、怕冷手足冰凉的人,睡前都可以用生姜来沐足。
{酒沐足}
方法:在调好温度的温热水中,放入两汤匙白酒或黄酒,然后沐足。
――适合人群――
酒,有通络止痛、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特别适合有痛症的人,如关节痛、痛经等等。有些老人指关节一到冬天就痛,可以泡脚时加酒,在泡脚的同时也可以把手放入水中同时泡。
{醋沐足}
方法:在调好温度的泡脚水中放入两汤匙醋。
――适合人群――
醋,有很好的收敛作用。适合月经不调的女性泡脚时使用,还同时能起到美容的效果。高血压患者也适合用醋泡脚。
【小贴士】
用桶泡脚比用盆要好,水不要仅仅盖住脚面,最好能泡到小腿处。
水温最好控制在45摄氏度作用。
泡30到4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不要贪求大汗淋漓。
忌空腹时泡脚。因为热水泡脚能使人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消耗热量增加,空腹时人的糖元贮量较少,易发生低血糖。
忌餐后立即泡脚。饭后即用热水泡脚会因水温的刺激,使皮肤和下肢血管扩张,胃肠中的血液相对减少,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在餐后一小时以后泡脚为宜。
但加用中药材效果更好。中药泡脚是根据中药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适宜的药物,用水煎取汁液后浸泡双脚,通过药物对足部反射区和穴位的刺激渗透作用,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脚部吸收,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效果。
{失眠人群}
可以用合欢皮、酸枣仁、当归、素馨花各30克,加水熬一个小时后倒入泡脚盆内,再加入适量温热水,调温到45摄氏度左右,即可泡脚。这些泡脚的药材都能起到养心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可以在睡前一个小时泡脚。
{慢性胃肠病人群}
常年受到慢性胃肠病困扰的人群,可以用干姜、干艾叶、厚朴、川芎各30克,加水熬一个小时后倒入泡脚盆内,再加入适量温热水和两汤匙酒(白酒或黄酒均可),调温到45摄氏度左右,即可泡脚,能够起到行气止痛的作用。
{月经不调或痛经的女性}
可以用素馨花15克、玫瑰花15克、当归、川芎各30克,加水熬一个小时后倒入泡脚盆内,再加入适量温热水和两汤匙醋,调温到45摄氏度左右,即可泡脚。这些药材都有通络止痛、活血调经的功效。
{慢性头痛人群}
由于生活紧张、工作节奏快,许多都市人都饱受慢性头痛的困扰,如偏头痛、疲劳头痛等,这部分人群可以用川芎、蔓荆子、白芷、菊花各20克,加水熬一个小时后倒入泡脚盆内,再加入适量温热水和两汤匙酒(白酒或黄酒均可),调温到45摄氏度左右,即可泡脚,能够起到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
【特别提醒】
1、 如果一家人共用一个泡脚桶,而且其中有人有脚气的。有脚气者泡脚时最好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用后丢弃,避免传染给家人。泡脚桶用过后每天最好在阳光下晒干,也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2、 高血压人群泡脚时水温要控制在40度以下,泡脚时间也应适当缩短至20-30分钟。这是因为热水泡脚时,外周血管会扩张,随后带来血压的波动,这种波动对于健康人群则可以适应、调整,但对于高血压人群则可能意味着危险。高血压人群在泡脚时若感到头晕、心慌,应立即停止泡脚。
3、 糖尿病人的皮肤感觉变差,对温度不敏感,且一旦烫伤后也不易愈合。因此要家人帮他们试水温,水温要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