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硝酸酯药物的“零时效应”?
以硝酸甘油为代表的硝酸酯类药物是 “对付”心绞痛最古老、最常用的特效药,临床上应用已有130余年。因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在新疗法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是心血管病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一般是安全的,但有时会出现“零时效应”,可导致心绞痛的急性发作,甚至诱发心脏性猝死。
什么是硝酸酯药物的“零时效应”?通常,为了预防因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出现耐药,患者多数会采用间歇用药。然而,有人说,这是利弊共存的做法,不适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因这类患者多在白天用药,深夜或凌晨时分属于间歇期,间歇给药法会使此时硝酸酯药物浓度降低至最低水平,从而丧失疗效,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加重,反而会促使心绞痛急性发作,甚至诱发猝死风险,因为此现象常发生在凌晨时分,故称之为“零时效应”。不过,“零时效应”是可避免的。为了使硝酸酯类药物达到有效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使用大有技巧。
硝酸酯药物的制剂与特点: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硝酸酯药物主要有3种:三硝酸异山梨醇酯(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如消心痛、异舒吉)和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如长效异乐定、衣姆多)。硝酸酯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解除和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在小剂量时可扩张静脉,使静脉回流减少,降低心脏前负荷。中等剂量时可扩张动脉(如冠状动脉)。较大剂量时,能舒张外周阻力血管和心肌阻力血管来降低血压。
根据硝酸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可分为快速起效制剂和中长效制剂,临床上依照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制剂和给药途径。一、快速起效制剂包括:①舌下制剂:常用有硝酸甘油及消心痛。②喷雾制剂:常用硝酸甘油口腔喷雾剂及二硝酸异山梨酯口腔喷雾剂。③静脉给药制剂:常用硝酸甘油和二硝酸异山梨酯。快速起效制剂的特点为起效快,作用恒定,无肝脏首过代谢。二、中长效制剂包括:①口服制剂,常用消心痛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其特点是生物利用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适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防止心绞痛发生。②贴片、油膏制剂,常用硝酸甘油软膏,硝酸甘油贴片等,经皮给药,持续时间长,无肝脏首过代谢。
避免硝酸酯药物耐药和“零时效应”的方法:
一般来讲连续长时间静脉应用,使用贴剂或频繁使用硝酸酯类剂型后,在24 ~ 48小时内均可发生硝酸酯耐药现象。硝酸酯耐药的临床表现为:(1)长期相同剂量给药,治疗效果下降,为了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必须加大剂量;(2)运动耐量下降、心绞痛发作频繁;(3)无药期心绞痛阀值下降。硝酸酯类药物虽可产生耐药性,但又有别于抗生素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与药物种类、剂型无关,而与使用方法、剂量有密切的关系。只要不是持续性用药或通过提供硝酸酯空白间期,其耐药性可迅速消除,从而恢复其治疗效果。
为避免硝酸酯类药物耐药和“零时效应”,临床上可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避免大剂量给药和无间歇使用缓释剂。每日维持无药期(或低浓度期)在10 ~ 12小时。第二、间歇给药、偏心给药或增量给药。间歇期的长短和时间安排,应依不同患者和所用剂型而异。但部分患者在无药期不能维持治疗作用,可能发生反跳现象(“零时效应”),可酌情加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离子拮抗药。第三、选择白天或夜间投药法。对白天发作频繁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白天服药,夜间给予“无硝酸酯”间期;而对夜间发作的自发性心绞痛,则用相反的方法投药;对清晨起床活动后易发生心绞痛者,宜于起床前舌下含服消心痛。第四、选用短效剂型。长效制剂比短效制剂易产生耐药性,而缓释剂型及透皮剂型更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应用硝酸酯治疗心绞痛时,尽量避免使用缓释剂或透皮剂型。第五、联合用药。由于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可导致血容量扩张,削弱药物的作用,可与利尿剂合用来纠正硝酸酯类耐药性;与卡托普利合用,可防止硝酸酯耐药,卡托普利除提供巯基外,尚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与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或他汀类药物等合用,可协助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还可与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等合用,也可防止耐药性和“零时效应”。第六、掌握硝酸酯的禁忌证。对该类药物过敏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和应用西地那非等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者是硝酸酯应用的禁忌证。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如果出现硝酸酯药物治疗无效时,切不可盲目多吃、滥吃,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而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应住院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