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清晨和上午,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加强降压治疗是具有治本意义的预防措施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并不是像一条平稳的直线,而是波动着的。虽然不会像这两年股市波动那般惊心动魄,但也有着“两峰一谷”现象。
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清晨 6:00~10:00和下午 4:00~6:00,而且前者高于后者。而“山谷”则在凌晨 2:00~4:00出现,总体来说是呈白昼升高、夜间降低的趋势(夜间血压比白天高峰时期低10%至20%),我们称此变化趋势形成的曲线为“勺型曲线”。
清晨,死神光临的时间
这种夜间熟睡过程中血压较低,而在清晨的几个小时中血压会明显升高,被称为“晨峰现象”,这可能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关。
长期以来,人类为适应昼夜自然交替,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因此,人体各系统的功能调节也顺应了这种周期性规律改变。所以,黎明之时,主宰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与相关的体液因素(如肾上腺素等),迅即进入兴奋和应激状态,促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和凝固性增强,以满足日常劳作与脑力活动的需要。
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波动性会更大,清晨醒来之时血压可能就超出了正常范围了。据调查,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此时段,此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真可谓是死神喜欢光临的时间。血压的“晨峰现象”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高发时间段“不谋而合”,提示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因此,专家特别告诫,控制“晨峰现象”对于预防心血管病事件至关重要,谨防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在黎明逞凶。
加强降压,将死神挡于门外
那么,如何才能够减少“晨峰”时心脑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将死神阻挡于门外呢?
起床后,先在床上坐一会儿,再下床活动;起床5分钟内就吃药,空腹吃药不会影响药效或者对胃造成伤害。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小细节,而加强降压治疗是具有治本意义的预防措施。
除了一向强调的按照医生的意见进行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要求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限酒、限盐、坚持体育锻炼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如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等,每天清晨起床后给药一次,不仅能控制整个 24 小时血压的平均水平,而且能有效阻遏服药后18~24小时(最后 6小时)血压上升的幅度,这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2、对于夜间与清晨血压难于控制者,可在午后或睡前再服一次药(如起床后吃了第一次药后,傍晚6:00左右再服一次);而联合用药者,可分开两次服用,使药物对血压的时间控制范围更广。
3、如有条件,可使用药物定时释放制剂(COER,control extend release),这种制剂采用吸收后迅速起效的短效药物,临睡前服用后药物在清晨定时释放,控制即刻血压,但这类制剂的品种很少,且价格昂贵。
4、定时测血压(在早上起床后5分钟内,服药前测量),如发现任何危险讯号应找医生就诊,及时调整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