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李士懋教授10月25日永远离开我们了、去陪伴他相知相爱60多年恩师田淑霄教授。他老人家静静的走了……一位真正的大医陨落了。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和汗法发挥、火郁发之的学术思想是当今中医界一盏明灯,被后学追随、敬仰。
我们师徒关系开始于大学,至今30多年,无论我北上求学后回石探望,还是恩师进京,一有时间我们总是见面,恩师总是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绝对无私的帮助。自从田老师去世后,李老师总是拼命工作,不知疲倦地工作,听不进任何人劝阻,最后这位可亲可敬的宗气十足说话声如洪钟的老人积劳成疾得了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虚弱的躺在床上。他对中医的热爱、对后学的抚爱,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恩师仙逝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他老人家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涌向我的心头,我想从3个方面说说我心目中的恩师,以怀念我的恩师―李士懋教授。
1、热爱生活、风趣幽默
熟知恩师的人知道他非常风趣幽默,即使生活磨难很多,他从没愁眉苦脸,而是处处风趣幽默。记得我大学时,有一次他把穿过的袜子放在一角落,被田老师发现了,“你把臭袜子到处藏什么?”李老师一边说“臭吗?!”,一边拿起袜子放在鼻子边闻闻,“不臭”,手故意一松袜子掉在地上,笑吟吟地走了,田老师捡起袜子“看看你们老师,就这样还当老师呢”。
八十年代末有一次他去看望老同学聂惠民教授,当时李老师在石家庄社会办学,希望聂老师去授课,聂老师说我没还你电话呢,李老师说拿纸来,随手写下电话号码和李士懋三个大字,拿起纸张,往上面吐一口吐沫,啪的一声贴在墙壁上,“老聂,电话在这儿那”。
一次我和同学帮他翻松葡萄架的土,一不小心弄断了一颗葡萄树的根,他拿着被弄断了的根,“这也是一颗生命呀!看来我吃不上它结的葡萄了”。
李老师不仅和同班同学亲如手足,而且与比他低一两届部分同学也关系密切。恩师是一位风趣幽默的人,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命的人……
2、精勤不倦、老而弥坚
李老师一直自称“小学生”,50多岁了还学习实验方法、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而且田老师是他的坚定支持者,当时他们的二儿子因先天疾患生活不能自理,田老师支持李老师去国家药监局开会,说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去就是六七天,田老师自己一人照顾患儿,困难可想而知。李老师60多岁了还像小学生一样拿着本和笔到处参加国家中医局中医名家学习班,就在去年我在母校讲课,李老师在下面一丝不苟听讲、时而记录,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直至生命终止。近70岁了,还去上海学习临床流行病学。一位师姐去探望病重的田老师时,李老师拿出伤寒论给师姐讲授伤寒论,发黄的书上有铅笔、圆珠笔、蓝红钢笔的密密麻麻注解,听李老师授课谁不佩服他老人家渊博的知识、深邃独到见解,这是他老人家多少个日日夜夜耕读的结晶。刘观涛老师多次说:李士懋老师他对半表半里理解释千年之惑、是真正的经方大师,是当代张锡纯。“法无定法、方无定方”,而且疗效卓著,这需要融进多少知识才能做到?!当得知李士懋老师荣获国医大师时,王永炎、张伯礼二位院士说,这是“实至名归”。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老师夫妇看病不分贵贱、亲疏,一视同仁,有求必应。家里经常是恩师夫妇看病的场所、家里不装修地板瓷砖是为了让农村病人没有陌生感;抢救车、ICU也是他们经常会诊的地方,他们怀有的是大医普救生灵的情怀;有时半夜三更敲门看病,他们也认真热心诊治, 从无嗔怒之色,诚然一个苍生大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d、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李士懋、田淑霄二位恩师就是这样的人,一位怀有大爱的人。
李老师常常为当今中医教育现状担忧,经常为中医传承事业奔走。为了传授自己毕生所学所知,任劳任怨地到全国各地授课,每日不知疲倦地带学生临证,仅在石家庄每周门诊5次,周五下午授课、周六下午授课答疑,即使在外地授课会诊,周四晚上不管多晚也要返回石家庄,是为了周五带诊授课答疑,雷打不动。他要每三个月办一期培训班,想尽可能多的培养中医临床人才。
李老师生病住在北京的医院,我探望在不聊天时老师眼中多是惆怅、无奈,老师深知生命进入倒计时、但自己的宏伟大业刚刚开始……,恩师病情明显好转回到石家庄后不久,身体迅速恶化,时而清醒、时而嗜睡,就在去世前不久的一天,他很清醒,告诉身边的学生要召集自己学生们开会,而且很执拗,必须开会授课,要做在轮椅上授课……所以李老师的传承工作被国家中医局树为学习典范、所以国家中医局发来的唁电称李士懋教授“中医教育家、中医临床家”,恩师受之无愧。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校长说李士懋老师是北中医杰出代表。
2012年李老师写的春联是:上联“读书看病著述老骥尚伏枥”,下联“传承育人求索晚霞尤珍惜”,横批“情缘未了”,这是恩师夫妇真实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