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约为9.3%,其中的1%就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肾移植是目前尿毒症的首选治疗方式,而供体短缺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无奈之下,活体肾移植成为提供供体的一个重要渠道。
近来研究及临床发现,亲属供肾中夫妻之间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很高,几乎不产生免疫排斥现象或很轻微。今年情人节前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肾移植科就完成了这样一例移植手术,47岁的妻子把左肾捐献给患有尿毒症的49岁丈夫,夫妻双方已于日前顺利出院。
夫妻多年,术后排斥反应小
去年11月,身体一向不错的49岁刘先生发现近期自己双脚水肿,而且体重也由以前的180斤迅速降到了120斤,待到去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患上尿毒症。这种病需要靠长期的透析来维持生命,刘先生在治疗过程中身心备受折磨,比如患者要严格控制饮水,刘先生的几个病友就因为不能好好控水而导致急性心衰发作离开人世。最后,刘先生妻子,47岁的陈女士提出要捐出自己的一个肾给丈夫。
手术前,肾脏器官供体和受体均要进行配型和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刘先生夫妻双方血型同为A型,双方配型也适合手术。术后,刘先生肾功能已经下降到正常范围,可无须透析治疗。主刀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肾移植科主任孙启全教授表示,肾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点,而一起生活多年的刘先生夫妇,术后排斥反应很小,目前看丈夫身体恢复不错。
移植效果仅次于同卵孪生间供肾
据介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器官移植大国。据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仅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器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十年前,国内专家借鉴日本、台湾和香港的新倾向,先后提出了解决器官来源的两个策略――家庭内自救和多家庭互救,也就是活体器官移植。
孙启全表示,在目前器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亲属供肾是不得已为之的选择,但也是国内外肾移植的重要来源。“美国的供肾将近一半来源于亲属,日本几乎全部都是亲属移植。亲属供肾因为配型好,缺血时间短,供肾质量好,移植效果优于尸体来源的供肾,夫妻之间因为长期共同生活,移植的效果甚至优于兄弟姐妹来源的供肾,被称为‘情感肾’”。孙启全说道。当然同卵孪生间供肾的效果还是最好,完全不需要抗排斥药,但这种情况是可遇不可求。
现在有研究表明,夫妻之间器官移植,几乎不产生免疫排斥现象或是很轻微的,这是因为夫妻之间长期亲密接触,会不断的交换少量的抗原,于是产生了免疫耐受。尤其是当妻子怀孕的时候,先生的抗原会通过胎盘,进入子宫。所以夫妻之间器官移植较少产生排斥。所以说老百姓讲的“夫妻相”有一定医学道理。
需要提醒的是,活体移植有可能会影响到供体的健康,因此需要对供者身体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把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另外因为活体供肾的血管很短,手术难度大,因为建议病友一定要选择技术条件强的医院手术。在此,我们还是要提倡呼吁“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为解决器官移植的长远问题出一份力。
“情感肾”捐献有条件
根据原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器官移植首先符合一定条件的伦理原则,如捐献人体器官应在自愿无偿的基础上,同时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必须要求夫妻结婚要3年以上等。术前还要经过审查,还要经省卫生厅批准。
其次,还要看是否符合医学条件,如对捐献人的身体评估,还要看组织配型,如夫妻间的血型是否相同等,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才能进行器官移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