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打呼噜,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睡得好的表现,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病—小儿腺样体肥大。
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可能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孩子会出现鼻塞、流脓涕、鼻后滴漏、咳嗽、听力下降、张口呼吸和打鼾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影响患儿颌面骨的发育,出现 “腺样体面容”;疾病进一步加重时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打呼噜时,空气没法吸入肺里),影响患儿的神经认知功能和生长发育。所以当孩子出现打鼾、张口呼吸、鼻塞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阻塞程度和症状决定治疗方法
鼻内镜下腺样体肥大分为四度:①一度阻塞:腺样体占据了鼻咽腔上部的1/4;②二度阻塞: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的2/4;③三度阻塞: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的3/4,扩展到鼻腔后端,阻塞后鼻孔及部分咽鼓管咽口,小部分突入鼻腔;④四度阻塞:腺样体几乎占据鼻咽腔的全部,后鼻孔下缘及咽鼓管咽口均被遮挡,大部分突入鼻腔。
腺样体肥大根据阻塞程度和患儿的症状,可以采取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度阻塞时患儿症状不明显,观察即可。
药物治疗适用于二度和症状不明显的三度腺样体肥大的患儿。用药可以改善患儿鼻腔和鼻咽部的微环境,控制炎症反应,尽可能缩小肥大的腺样体。常用的药物有:局部类固醇鼻喷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腺样体的过敏状态和组织炎性反应;
此外鼻腔冲洗也可以改善鼻腔和鼻咽部的微环境;由于腺样体是免疫器官,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可以控制和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从而减少腺样体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反应性增生。通过增强抵抗力和积极的药物治疗,一部分患儿可以免除手术。但是当药物治疗2~4周无效时,权衡利弊,手术仍然是必要的选择,而且目前手术也是微创的。
手术治疗是一线治疗
手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一线治疗方案。当患儿出现以下3条内容中的1条时,就需要手术:①持续性鼻塞且影响睡眠(排除严重过敏性鼻炎或者鼻息肉);②腺样体面容;③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且鼻内镜检查提示腺样体阻塞鼻咽部超过2/3。需要进行手术的患儿应尽早手术,以缓解阻塞和缺氧的恶性循环状态。手术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和缺氧状况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打断这个恶性循环后由阻塞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等症状也会随之改善,使得患儿进入良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家长通常会担心孩子年纪小是否可以手术。通常年龄过小的孩子(2岁以下)尽量不采取手术治疗,因为过小的患儿全麻存在潜在风险,另外患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保留免疫组织对患儿有益处,除非阻塞症状非常严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限。
小儿腺样体肥大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需要医生权衡利弊,综合评估决定,家长可以做的就是尽早发现患儿的症状,及时就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