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妇科恶性肿瘤。近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及年轻化的趋势。
一、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患者,多囊卵巢综合症、不育,绝经延迟者;
(2)有长期单一应用雌激素、他莫西芬或有其他雌激素增高的疾病史者;
(3)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
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绝经前不规则阴道出血,后者常易忽略,误认为是内分泌失调而延误诊断;也有些患者误认为绝经前的正常情况而无就诊,就诊时已是疾病的较晚期。另外阴道排液增多、腹痛等也应警惕子宫内膜癌,阴道排液伴血性白带,可能会误诊为阴道炎。晚期患者可有下肢肿痛;尿路症状、继发贫血、消瘦、发热等表现。
三、如何诊断子宫内膜癌?
(1)B超检查: 彩色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宫腔内回声不均或赘生物、肌层浸润及其程度等。尤其是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50px,宫内有异常回声者应及时进一步明确诊断。
(2)分段诊刮:分段诊刮是分别刮取子宫颈管和子宫内膜组织,分别送病理。它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于阴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的患者,分段诊刮还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诊刮可以明确病灶的部位,是否癌灶侵犯宫颈,也可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
(3)宫腔镜检查: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癌灶存在,观察癌灶部位、形态、大小、病变范围,以及宫颈管有否癌症受累等;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取材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较早期的病变,与分段诊刮术比较,后者可相对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
(4)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
(5)肿瘤标志物 血清CA125在早期内膜癌患者一般不会升高,若有子宫外转移的晚期患者,CA125可明显升高,并可作为该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四、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目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因为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全面分期对于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单纯放疗仅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或禁忌手术的患者。化疗很少单独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多用于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透明细胞癌等;或是复发病例;或是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
中医中药治疗,手术和放化疗后可给予患者中医中药治疗,固本扶正,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