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脏外科的不断发展,多数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因此,对更安全、更少的损伤等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团队的产生,更先进设备的运用,使得减轻手术的创伤,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心脏外科医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方向。
近日,记者专访了心脏外科手术的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分会所属胸腔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教授,对心脏微创手术的适应症、技术要求等进行解读,帮助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更多了解心脏微创手术。
据了解,广东省每年有超过15000名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出生,全国现有800多万需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是一种对生命消耗极大的疾病,长期不接受治疗,患者发育差、寿命短,而且大多数人劳动力丧失,而一旦治愈,则可与正常人无异。随着心脏外科医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心脏手术费用的降低,心脏病已经从以前的收费昂贵、专家难找的“贵族性”疾病,回归到工薪族能承担的大众化水平。
作为华南地区首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及广东省内首例微创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主刀人。陈海生教授介绍,传统心脏手术采用胸部正中切口纵向劈开胸骨径路,切口长,组织创伤大,出血较多,不仅有碍美观,且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长期负面影响。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且随着心脏手术技术的发展,国内的心脏外科医生对心脏手术的动手技术越来越熟练,更新锐、更先进的设备运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旨在减少患者手术痛苦的微创心脏外科应运而生。
陈海生说,微创外科是外科的精华,它具有众多优点,如最佳的体内环境,最小的躯体和精神创伤,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小的手术切口,最小的疤痕,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等,这些是传统外科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微创外科技术已逐步深入到心胸外科领域,但微创手术对医生的经验、设备的要求都很高,也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适合微创手术,在其从事的十几年心脏外科中,参与心脏手术5000多例,独立主刀完成各种心脏手术3000多例,微创心脏手术占到其中的25%-30%,这一比例已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8年开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紧跟世界医学发展潮流,大力开展微创外科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的顶级专家陈海生教授带领下,陆续开展了各种心脏微创手术,为广大心脏病患者减少手术痛苦及达到了美观的要求,一些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陈海生表示,常见的微创手术有四种类型: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经胸小切口封堵、经皮介入封堵、胸部小切口手术。
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
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是将胸部小切口手术技巧与胸腔镜技术相结合,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技术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钥匙孔”手术,该手术方法是左右胸壁打3个2厘米的孔,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范围已涉及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成形、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通过胸腔镜在电视的直视完成手术。
2004年,完成了广东省首例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后,陈海生继续这一领域的探索,至今,已经完成了近400例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从而也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
与传统的正中纵劈胸骨心脏手术方法相比,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所有心内操作均在镜下完成,胸腔镜提供良好的视野,使手术操作顺利完成,具有创伤小,失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符合美容要求等优越性。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是胸壁打孔非体外循环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简称,近年来在介入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封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新术式是在右胸前部胸骨旁切一长约2厘米的小口,置入推送器,在食管心脏超声波的引导下,释放房缺闭合器。整个操作简单快捷,平均心内操作时间仅约10分钟、全部手术时间约1小时,平均住院时间3-4天,比胸骨正中切口住院时间减少3-4天。
目前该手术主要针对临床上不能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及肌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胸壁打孔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的优点很多,无需体外循环,避免了体外循环并发症;手术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痛苦小,康复快,费用低。但该手术除了要求主刀医生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还需要配置高端的医疗辅助设备,如食道超声机等。
胸部小切口手术
在所有的微创心脏手术类型中,胸部右侧小切口手术是开展得最早的术式,1999年,陈海生就开始这一领域的探索,完成300-400例胸部小切口心脏手术。
传统胸正中切口术创伤大、出血多,易感染、遗留鸡胸及前胸瘢痕等问题,导致部分患者身体痛苦,心灵创伤。部分病人可以采用经胸小切口手术,手术切口位于右胸部前外侧,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起到一定的美容效果,同时避免了常规正中切口所致部分患儿的鸡胸,创伤小,不需切断胸骨,保持了胸廓的连续性,避免了胸部正中切口所致的胸骨感染、前纵隔的广泛损伤、胸骨外凸畸形及固定钢丝异物等并发症,也保留了再次心脏手术的径路。目前该手术方式主要适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二尖瓣置换。
陈海生说:“微创手术正在日益推动外科的发展,在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的同时,微创以更高的技术要求,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经皮介入封堵
先心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波等指引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于能接受该方法的先心病患者无异于一个福音。该方法无需开刀,10岁以上患者甚至不用全身麻醉,在完全清醒状态下就可以完成治疗。
该手术方式几乎没有痛苦,象输液一样在病人大腿根部扎一个针进入血管,整个手术过程大约半小时,介入治疗48小时后即可出院,出院后即可正常工作。
目前,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心病介入治疗有如下优点: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毫不起眼的针眼(3毫米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不留疤痕;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体外循环及深低温麻醉,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1-3天即可出院。该科各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达100%,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同样可起到根治效果。
这一手术方式早期并非外科的内容,主要由内科和放射科完成。早期的经皮介入封堵术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偶有封堵器不稳出现掉落,也偶有手术中出现穿破心脏等需要请外科医生紧急处理的情况。在2004年5月举行的“北京国际介入会议”上,陈海生觉得这是一个心脏外科具有优势的做法,同年9月,他便开展了这项手术,并在此后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