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据了解,在我国,许多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哮喘还缺乏信心、缺乏正确认识,甚至听信所谓“能根治哮喘”的“偏方”和“祖传秘方”,不仅未能控制哮喘,反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使更多的哮喘患者和家属了解哮喘、掌握防治哮喘的科学方法,让更多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进一步促进深圳市哮喘群防群治工作。特将临床中遇到的儿童哮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诊断不及时
许多家长甚至有些医师对于反复发作喘息的患儿,常不愿承认是哮喘而诊断为气管炎、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治疗中常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虽可杀菌,但不可消除哮喘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治的宝贵时机。因此,对于经常咳喘的患儿应尽早看儿科呼吸专家门诊,详细向医生提供孩子的病史及诊疗经过,进行相关检查以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尽快予以明确诊断,以便及早规范治疗。
二、治疗不恰当
关于哮喘的治疗,现在认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各年龄期小儿最有效的“控制性药物”。吸入疗法可以将药物直接递送到需要治疗的气道,其疗效肯定而全身不良反应很少。但仍存在下列问题:
1、激素应用不当
激素恐惧症:不少家长甚至一些医生对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担心长期应用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从而不规范甚至拒绝使用。其实目前推出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中,采用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每日仅用200~400微克,是五分之一片到三分之一片强的松的量,每次用量微乎其微。同时,吸入药物可直接到达呼吸道的靶细胞,起效快速,全身吸收甚少,即使吸收一部分也可以于2小时内在肝脏代谢排出。因此,国际哮喘界一致公认: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目前控制慢性哮喘反复发作的最有效药物,应大力推广。
吸入方法不当:一些医师只开吸入疗法的药物处方,却没有仔细教给患儿及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如用气雾剂时,需要深吸气与按压气雾剂装置“同步”进行,药物才能进入下呼吸道,起到抗炎作用。8岁以下孩子最好使用储雾罐。有的医生将干粉吸入剂用于4岁以下患儿,4岁以下的孩子很难掌握这类剂型的用法,因此不能将药物吸入下气道,所以哮喘得不到控制。
疗程不够、易复发:因为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要认识到治疗哮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看到患儿病情稳定未发作就随便停药或减量,这样会造成患儿病情反复,影响疗效。一些家长给患儿治疗1~2个月,哮喘发作缓解,就认为患儿已治愈,而自行停止治疗。有些家长嫌麻烦怕耽误时间,有的家长怕花钱,还有的家长存在侥幸心理。结果是过一段时间后哮喘又复发。因此一定要反复强调吸入疗法的规范性、坚持性及阶段性(即降级治疗)。每1~3个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评价一次哮喘控制情况,如哮喘控制至少3个月时,就可以逐步降级治疗。如果哮喘没有控制,要立即升级治疗,但首先应检查患儿吸入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避免变应原和其他触发因素等。同时要明确哮喘并非短期就能治愈,一般1个疗程至少要坚持一年,才有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少数病程长、病情重的患儿疗程还要延长。
2、抗生素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但这种炎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完全不同。因此,治疗细菌有效的抗生素对哮喘的炎症是无效的。哮喘治疗需合理抗过敏性炎症,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而不是抗生素,没必要滥用抗生素。只有当哮喘患儿并发细菌感染时,才有必要正规使用抗生素。
3、发作时才治疗:哮喘的发作只是冰山的一角,即使没有哮喘症状,慢性呼吸道炎症依然存在。大部分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小气道功能仍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以FEV25和FEV50两项最为显著。只有坚持规范治疗,才能彻底消除炎症,使哮喘完全控制,不再发作。由于过去对哮喘的认识与医疗水平有限,在发作时只能缓解症状。而这种全身用药治疗,不良反应很大,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治疗方法。现在认为吸入表面皮质激素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在医师指导下,这种治疗是无害和安全的。因为吸入激素只是作用于呼吸道局部,且激素的吸入量较口服或静脉注射的量要少得多。方案认为哮喘不发作时也应进行规范化治疗,从而达到只用很少的药物就能控制哮喘的目的。
三、对疾病认识不足
治疗哮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哮喘患儿家长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对患儿的病情重视不够,对哮喘是慢性呼吸道炎症认识不足,没有长期用药的思想准备,重视哮喘发作时治疗,而忽视缓解期治疗,在治疗中病情稍有好转便自行减量或停药,甚至对病情采取放任态度。同时不注意让患儿远离过敏原,他们错误地认为小儿哮喘到长大后会自己痊愈。另一极端表现为家长对患儿病情过于敏感,家长的这些紧张情绪反过来又会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还有些家长存在心理负担,大多不愿承认孩子患有哮喘,影响了及时治疗。其实儿童哮喘如果规范治疗,大部分可以临床治愈。
因此,在治疗中要强调以下几点:1、家长应重视,要有正确的态度和信心,要掌握其防治知识,正确对待患儿,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格要求。哮喘反复发作患儿很痛苦,容易产生抑郁、自卑、恐惧,这些心理变化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诱发哮喘发作,因此要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2、提倡患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要怕运动,但必须科学合理。如进行慢跑而不是剧烈的长跑;可游泳但不是在较冷的水中。运动量不要过大,不要太剧烈。经常做一些运动量不是很大的有氧运动,持之一恒,可以提高患儿抵抗力。运动虽然是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但并非哮喘患儿的禁忌。只要经过规范的防治措施,哮喘得到一定的控制,哮喘患儿可以而且应该参加体育运动。3、可以让哮喘患儿从夏季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耐寒锻炼,以增加机体的耐寒适应能力。此过程要循续渐进,以不引起过度寒冷为度。经耐寒锻炼A哮喘患儿不仅冬季不怕冷,而且哮喘的发作次数也会减少。
四、管理教育力度不够
对哮喘的管理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健康教育,使患儿对哮喘的概念、病因及诱发因素有所了解,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药物的方法,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能够对哮喘发作进行预测,同时掌握突然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并且了解自己的病情,减少顾虑,增强自信心,提高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全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哮喘长期管理的目的。让哮喘患儿象健康儿童一样学习、生活,争取家人、朋友、社会的支持,有利于哮喘的治疗,提高患儿的自我保键意识,保持良好心态,并主动参与哮喘治疗和预防发作。
总之,哮喘的治疗是长期的,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医师-病人-家庭的伙伴关系,争取患儿主动地参与治疗和预防。医生对患儿进行治疗与教育的同时,要尊重患儿及家长的知情权,并通过哮喘教育提高他们对哮喘本质的认识,针对病情、诊断、用药、疗程、价格及注意事项充分告知家长及患儿。并舒缓患儿的紧张情绪,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其防治依从性,以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经费开支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