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呼吸衰竭、气胸和纵隔气肿、粘液栓形成和肺不张、心律失常等。一旦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影响哮喘的疗效和预后,故应引起重视。
1、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据统计,哮喘患者约有半数系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诱发,由于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受到干扰,容易继发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2、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由于缺氧、摄食不足、大汗等,常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这些均是影响哮喘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3、气胸和纵隔气肿 由于哮喘急性发作时气体潴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气过度,肺内压明显增加,哮喘已并发的肺气肿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重症哮喘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时,气道和肺泡的峰压过高,也易引起肺泡破裂而形成气压伤,引起气胸甚至伴有纵隔气肿。
4、呼吸衰竭 严重哮喘发作造成肺通气不足、感染,治疗和用药不当,并发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是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由于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哮喘治疗更加困难。要尽量消除和减少诱因,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
5、致命的心律失常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原因可能是由于严重缺氧,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也可能是由于药物的使用不当。如并发心力衰竭时应用洋地黄制剂,为使支气管舒张频繁应用β受体激动剂、茶碱制剂等。如果静注氨茶碱,血浓度>30mg/L时,可以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治疗早期,应积极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目前,临床上常用多索茶碱替代普通的氨茶碱治疗,有效的避免了由氨茶碱引起的不良反应。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也能有效的减低心动过速的发生。
6、粘液栓阻塞与肺不张 粘液栓阻塞与肺不张是哮喘急性发作时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1%,儿童患者多见,对病情的影响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及范围。哮喘急性发作缓解后可咯出支 气管树状的痰, 由粘液及嗜酸粒细胞所组成。支气管因含有粘稠的痰液,在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内则经常可发现特殊的浓厚且粘稠的粘液栓,粘液栓是形成哮喘临床综合征的重 要因素之一,痰液中枯什曼螺旋体即是细支气管内塑型而成的粘液栓。粘液栓形成的原因有:哮喘严重发作时,患者张口呼吸,出汗过多,使体液耗损过多;或使用 氨茶碱利尿失水,使痰液粘稠不易咯出;应用镇静剂、镇咳剂抑制咳嗽反射,使粘液排出困难;突然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造成支气管痉挛加重,分泌增加等。这些 因素均可促使气道内粘液栓的形成,因粘液栓阻塞了细支气管,并因支气管壁增厚及粘膜充血,水肿形成的皱襞而导致肺不张。
7、闭锁肺综合症 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痰栓广泛堵塞了支气管,或频繁使用β受体激动剂造成气道平滑肌上β受体功能下调,如异丙基肾上腺素,该药代谢的中间产物3-甲氧异丙 肾上腺素,不仅不能兴奋β受体,而且还能起β受体阻滞作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使通气阻滞。一旦发生闭锁肺综合症,提示预后不好,抢救不及时,常有生命危险。因此,在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应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平喘药物,保持出入水量平衡,尽量避免其发生。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OPD、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发生,与哮喘控制不佳导致的长期或反复气道阻塞、感染、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及血液粘稠度增高等有关。因此,应加强哮喘患者的教育,指导早期规律用药,避免气道发生不可逆的阻塞。
9、肺性高血压 肺性高血压是机体长期缺氧的一种反应,其发生率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约占3~9%。
10、肺结核 不正规的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可诱发肺结核。
11、发育不良和胸廓畸形 儿童哮喘,常常引起发育不良和胸廓畸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营养不足、低氧血症、内分泌紊乱等,有报告长期全身使用皮质激素的患儿,有30%发育不良。
其他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还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便秘或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均应给予足够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