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侧颜面萎缩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于20岁前的青春后期开始发病,面部一侧从皮肤开始出现萎缩,逐渐延及皮下脂肪、筋膜、肌肉、软骨及颧、额、上、下颌骨组织。病变一般不超越正中线、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常在额部正中或稍偏出现一分界凹陷痕,称为“军刀痕”。病变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停止、稳定于任何阶段。在组织萎缩同时,可出现皮肤色素脱失或增深、毛发脱失或白发、多汗或汗闭、患侧唾液分泌减少。个别病例有三叉神经痛、患侧面部感觉障碍或癫痫发作。
此征为非遗传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硬皮病学说、交感神经紊乱学说、三叉神经间质炎学说、血管运动营养神经学说、感染学说等。但均不能予以完整解释。
二、临床治疗
目前还没有能够终止疾病进展的有效方法,因此,半侧颜面萎缩症的治疗主要是整形手术。
1、早期治疗:
疾病处于进展期,主要视萎缩的程度。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可以观察,暂时不予治疗。如果组织萎缩比较明显的,可以先做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自体脂肪移植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容貌,同时对后期治疗也没有不利影响因素。在病情稳定之前,一般不要植入人工材料。因为,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治疗,这时前期的植入物会产生影响,有可能要去除,那样早期治疗就等于白花钱。
2、II 期治疗:
疾病晚期,病人骨组织、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变化都比较明显者,需要先做骨组织整形、再做软组织整形。单纯的骨组织整形、或单纯的软组织整形都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骨组织整形的治疗主要参考正颌外科手术。必要时可以植入人工材料。
软组织的整形主要是组织充填,包括自体筋膜脂肪瓣、肌肉组织瓣、自体脂肪颗粒充填等。必要时可移植入人工材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