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加拿大Jean Carruther和Alastair Carruthers首次报道将A型肉毒毒素(以下简称BTXA)用于鱼尾纹和额纹的治疗,此后该法在北美、西欧得到逐步推广,2000年4月加拿大政府批准BTXA用于治疗皱纹,2002年4月美国FDA批准BTXA用于治疗皱纹,笔者自2003年8月至2010年5月,共注射鱼尾纹、眉间纹、额纹及咬肌肥大1151例,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微。笔者观察到注射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异常,该不良反应也是注射后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实践,笔者总结了一系列避免或减轻面部表情异常的策略,愿与同行分享,以减少纠纷困扰。
1、注射前的沟通技巧
注射BTXA相对于美容外科手术而言,操作简单便捷,创伤小,无需特殊护理,因此临床中有些医生容易麻痹大意,没有进行充分沟通就草草注射,甚至注射前夸大美容疗效,没有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表情异常,致使药物起效后出现该类不良反应,引起纠纷。注射部位不同,引起表情异常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下面针对各个注射部位的沟通技巧进行详述:
1.1鱼尾纹
眼眶侧方的皱纹,俗称鱼尾纹,呈粗细不等的条纹状,沿外眦部作放射状排列,用力闭眼或大笑时因眼轮匝肌收缩致纹理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弹性降低导致松弛,鱼尾纹会逐渐加深并向两侧稍延伸。鱼尾纹的形成与眼轮匝肌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于眼轮匝肌外侧缘肌肉即眶部收缩所形成,此外还受到光老化作用,既属于表情纹,也属于光老化,其治疗难度稍大,但采用BTXA注射治疗仍有较好的疗效。
由于注射后眼轮匝肌收缩受限,因此大笑时该肌肉收缩幅度变小,易造成笑容僵硬,苦笑等表现,这时应注意术前沟通技巧,既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同时应使其理解这种僵硬的表现仅出现在大笑时;微笑和不做表情时,是看不出来的。而且,表情的变化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1~2个月左右)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患者的面部结构不同,注射后出现笑容僵硬的几率和程度也有所不同,颧骨较高或颧肌较厚的患者很少或不会出现笑容僵硬,即使出现也很轻微,患者或其亲朋好友几乎察觉不到;而颧部较为平坦的患者,术后易出现笑容僵硬、不自然的状况,因此应根据患者面部结构尽可能准确预测表情的变化,既要使其明了除皱作用,也要充分理解表情的变化,才可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另外,很多患者会误认为表情僵硬的表现是指眼周皮肤摸上去感觉发硬,质地如同橡胶,其实不然,一定耐心解释只是看上去笑容幅度变小,显得僵硬,摸上去仍是柔软的皮肤,消除患者恐惧感。
1.2眉间纹
眉间纹位于两眉之间,多为2~3条,主要为垂直走向,下部常向两侧分开呈“八”字形,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由4块肌肉协同作用产生,分别是皱眉肌、降眉肌、眼轮匝肌内上部肌纤维和额肌的下侧缘。该皱纹主要表现生气的表情,使眉向下向内运动,久而久之,出现“川”字纹,甚至鼻背纹。
注射BTXA后主要作用于皱眉肌与降眉肌,对皱纹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年轻患者(25~40岁),女性患者效果比男性好。由于部分患者额肌的下侧缘在眉间纹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所以这类患者注射后,易出现眉头静止不动,眉梢过度高挑的表现,尤其是情绪激昂时,两侧眉梢高高吊起,给人以凶狠暴躁的感觉。因此,注射前应提前告知患者,并详尽说明出现此类表现的原因,同时仔细观察患者面部尤其是额肌的运动特点,预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通常额肌活动度较大较活跃者,眉梢高挑发生的几率亦大,程度越明显。
笔者在与患者沟通中发现,有些患者本身眉毛呈“八”字型,面容显得无精打采,不够精神,当告知其注射后会出现该类状况时,患者不但可以接受而且很喜欢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术前充分沟通,不但可以避免纠纷,还可以更加详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求美意愿。此外,还可告知患者为避免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注射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注射剂量和部位(这一问题在下一标题中详述),嘱患者不必过分担忧。而且一旦出现眉梢高挑,也不必惊慌,仍可在已经高挑的眉梢上方加注药物,纠正这种状况。
1.3额纹
额纹,俗称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的上方至前额发际线之间,横向排列,为额肌收缩所致,与额肌纤维走向垂直。额纹一般为3~6条,分为正中组和外侧组,前者在眉间上方,后者在眉毛的上方,两组额纹之间可连续亦可分叉,外侧组的产生是因额肌直接收缩所致,中间组的产生则系两侧额肌共同牵拉正中皮肤的结果。额纹一般出现较早,个别人在青少年时就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老化,弹性下降,额纹也随之加深。
额纹是额肌收缩所致,而额肌收缩眉上提,是面部的主要表情,因此额区注射BTXA的关键只是减弱额肌力量,而不是使肌肉完全麻痹,使额区皮肤得以舒展,保持额肌有一定张力,具有良好的表情表达功能,否则注射后会出现眉下垂、眉型改变(呈“八”字型)、眼睑下垂、眼睛变小,上眼睑浮肿等不良反应,若两侧注射量不相同,还会出现双侧眉毛高低不等,形状不一的不对称表现,明显影响患者正常表情,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患者额肌力量不同,注射前很难准确预测,因此除明确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外,还应让患者反复做快速抬眉的动作,正确判断额肌力量,以便告知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当然也应使其明白医生在操作时会注意到这一点,在剂量和部位上会做适当调整,不必过分担心。
此外,有些患者在咨询时会根据自己的额纹状况,提出注射部位或药量的建议,如有些患者双侧额纹严重程度不同,便提出严重的一侧想增加药量的要求,其实是不对的,这时应耐心解释双侧剂量不等,有可能出现眉毛高低不一致的副作用,尽量避免。个别患者额纹距离眉梢过近,不足1cm,这些患者提出注射时靠近眉梢,这也是不应该的,应说明照此注射会导致眉毛下压,眼睑水肿,甚至眼睛变小等副作用,也一定要避免。因此在术前沟通时应正确引导患者,在不违背注射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要求,而不能为了留住患者,完全依从患者意愿。
1.4咬肌肥大
咬肌大体上分为两层:表层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深层起自整个颧弓直到颞下颌关节结节的前端,止于下颌骨升支外侧面的上部及喙突根部。咬肌肥大通常伴有下颌骨形态异常,形成咬肌下颌角良性肥大畸形。受术者常呈“风”字型或“用”字型面型,面部下1/3明显宽大。对于单纯性咬肌肥大者,采用BTXA注射治疗,效果明显;同时伴有下颌角骨性肥大或面颊部颊脂垫肥厚、脂肪肥厚的患者,BTXA注射仅作为辅助治疗。
注射BTXA治疗咬肌肥大,其原理是使咬肌收缩能力下降,肌纤维废用性萎缩,体积缩小,达到改善轮廓的目的,同时依然能说话及日常进食,患者对注射后效果满意,但少数患者亦会出现表情异常,表现为大笑时口角下降,笑容不欢快,鼻唇沟加深;有酒窝的患者,酒窝形状变长,甚至消失。笔者总结以下人群易出现这类问题:1.面颊部颊肌及脂肪较厚或颊脂垫较厚(俗称“婴儿肥”)的患者;2.年龄超过40岁,面颊部皮肤弹性差的患者3.有酒窝的患者;因此,在注射前应仔细观察或手诊患者面部脂肪情况、皮肤弹性、了解患者是否介意酒窝消失或变形,曾经有1例男性患者术前双侧颊部各有一酒窝,笔者预见到术后可能会导致酒窝变形或消失,患者表示可以接受,结果注射后确实消失,患者不但毫不介意,而且非常喜欢无酒窝面容,自认为增加了阳刚之气,恰如所愿。因此,对于容易出现表情异常的患者,做到术前咨询到位,充分沟通,有言在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对注射后出现表情变化的顾虑,全面理解术后不良反应的暂时性,增加治疗满意度。
总而言之,注射前的有效充分沟通,对筛选适应证、规避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注射药物的选择和注射技巧
首先指出,选择药物要谨慎,由于目前药品市场中,肉毒毒素的非正规产品很多,品质不一,术后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甚至死亡事件,所以在选择药品时,必须通过合法渠道引进正规产品。否则非正规药品剂量不准确,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仍按部位不同分述其注射技巧:
2.1鱼尾纹
注射鱼尾纹时,越靠近外眼角下方,接近颧肌部位,越易出现笑容僵硬,因此该部位进针深度应比外眼角上方(眉下方)和外眼角正外侧浅,剂量要少,尤其是初次注射的患者,可以选择半量(常规剂量每注射点4~5U,半量2~2.5U),下眼睑部位最好不注射,等到二次注射时,可询问初次注射对表情的影响程度,来决定该部位是否适合注射及注射剂量。对于颧肌较厚的患者可以不必有此顾虑。
2.2眉间纹
眉间纹的注射应注意尽量在眉头上方1cm左右进针,不要在眉腰上方,少于1cm会过分下压眉头,大于1cm会影响额肌力量,眉头上抬受限;如果患者额肌力量较大,本身眉毛上挑十分活跃,则应在双侧眉梢上方2.5~3cm处各加注1针,剂量减半(常规剂量每点4~5U,半量2~2.5U),剂量大容易过度低压眉梢,剂量少起不到防止眉梢高挑的作用。
2.3额纹
额纹注射的进针位置要注意和眉毛的距离最好在2cm以上,尤其是额头较窄(眉头距离前发际线小于5cm)的患者,若注射点距离眉毛过近,会出现明显下压眉毛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甚至睁眼困难,造成日常生活不便。注射时遵循两个原则:1.靠近额中央的部位比额两侧的剂量稍大(中间每注射点4~5U,两侧2~2.5U);2.从额中央到两侧的注射点连线的弧度最好和眉型的弧度一致;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眉梢下压造成的眉型改变。
2.4咬肌肥大
咬肌肥大注射时,应注意进针位置尽量靠近下颌角,而远离面颊部,尤其远离口角两侧,初次注射时,双侧总量不应多于100U,双侧咬肌分别注射2个点,每次20U~30U,进针次数过多容易引起药液弥散入颊肌,引起表情异常。
除了以上注射技巧外,对于初次接受注射的患者,最好仅选择某一个部位注射,以后随着注射次数增多,逐渐增加部位,因为注射一个部位引起的表情异常变化很轻微,甚至不易觉察,以后逐渐增加部位时,表情的变化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对患者及其亲朋好友有个适应过程,也是减少纠纷发生的方法之一。
3、注射后表情异常的处理方法
3.1与患者积极沟通
当注射后出现表情异常时,千万不要躲避患者或推卸责任,此时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应积极进行思想疏导,解释表情异常变化的暂时性,多数患者担心能否恢复正常,因此,一定明确告知患者,出现的表情异常在2个月甚至1个月左右就能消失,在此期间尽量避免大笑等剧烈表情,多数患者都能理解并配合。由此可见,到位的解释工作和耐心的疏导可以大大减轻其顾虑,避免纠纷出现。
3.2利用肉毒毒素补充注射纠正表情异常
注射眉间纹后,若出现双侧眉梢过度高挑,患者感觉表情凶悍时,可在双侧眉梢正上方2.5~3cm处,分别再注射肉毒毒素2~2.5U,就可使眉毛恢复常态。治疗鱼尾纹、额纹和咬肌肥大导致表情异常时,无法采用该方法纠正,需寻求其它方法。
3.3其它解决方案
当无法通过再次注射肉毒毒素纠正表情异常时,可试用以下方式:1.局部注射新斯的明拮抗,1~2mg/天,若连续3天注射无效则停止治疗,改用他法。2.采用适当手法按摩注射局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液代谢,促进突触功能恢复,从而修复神经支配肌肉运动的功能。
综上所述,尽管BTXA注射美容操作简单,效果立竿见影,但美容主诊医生切不可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应注意术前适应证的严格选择及良好沟通,方能将注射后表情异常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