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发病率高,危害大。我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包括一些对自身健康很关注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误区。在这里,我希望借助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给大家讲解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1、问: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怎么得上的?
答:糖尿病是一大类疾病,一般患者只需要知道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由于人体自身的一种很重要的内分泌激素-胰岛素产生不足,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功能减弱(医学术语为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产生机制很复杂,总的来讲,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不是指父母得了糖尿病,子女就一定要得糖尿病。但我们可以这样讲: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比别人高。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饮食运动之类。吃得多(准确地讲,是吃的热量太高,关于热量的解释详见第 问)、活动得少、体重超标,都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反过来,如要预防糖尿病(不发生糖尿病或者是延迟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应该从这些方面下手。
2、问: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哪种更严重?
答:1型糖尿病,从发病开始,胰岛素缺乏就很严重,所以只能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刚发病时,胰岛素缺乏不一定很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自身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越来越差,另外,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可能很严重,所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的用胰岛素更好,有的用口服药更好,有的必须用胰岛素,有的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小孩子的糖尿病,以1型居多;成年人的糖尿病,以2型居多。当然,也有例外情况。
糖尿病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情况。随着医学的进步,很多1型糖尿病的小孩子可以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与正常小朋友一样生活学习。所以,1型糖尿病更严重的传统观点已受到挑战。只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以小孩子居多,治疗方面更加任重道远。
3、问:我是糖尿病患者,但我平时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还需要治疗么?为什么?
答:回答是肯定的。需要正规治疗和严格监测血糖。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自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眼病,严重者可失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最终影响肾功能,严重者需要透析)、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足部皮肤极易破损,一旦破损很难治愈,伤口越烂越大,严重者需要截肢),等等。
更可怕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突显的影响生活质量的不适感觉,甚至有部分患者根本没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自我感觉良好。糖尿病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患者的健康。而等到症状明显了,患者发现并开始重视了,糖尿病病程却已到了后期,并发症已经出现,治疗变得困难了。这里还想给各位糖尿病病友强调的是:近年的研究已证实: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存在“代谢记忆现象”。这是个专业术语。怎么理解呢?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的血糖没有得到良好控制,那么,即便后期的血糖控制地很好,由于前期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过程已经被各器官“记录下来了”,因此这些损害行为还会延续下去。“糖尿病代谢记忆现象”的发现,把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放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4、问:既然糖尿病的早期治疗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到早期发现糖尿病?
答:很多朋友都知道:一旦出现了“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事实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并无上述症状,因此,定期健康体检显得尤为重要。我想在这里补充一点:常规健康体检通常只检查空腹血糖。事实上,很多初发糖尿病或者糖代谢异常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且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关系非常密切,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也许若干年后,餐后血糖的检测会加入常规体检项目的范畴。但在这个举措被实践之前,我们只能自己到医院做该项检查。如果条件许可,建议行规范口服糖耐量检查(注意事项详见第 问)。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年龄的普遍提前,建议40岁以上的朋友可常规行此检查,特别是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朋友(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
5、问:市面上那么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到底哪种药物最好?我也看过不少内分泌专科医生,每个人所开的药不同,我该如何选择?
答: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分成几大类,作用机制不同(详见第 问)。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适合他的治疗药物、治疗方式就不同;甚至同一个病人在不同时期,适合他的治疗药物、治疗方式也不同。
很多患者认为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咨询治疗方案,比如经常有人问道“我有一个亲戚,中年女性,最近发现得了糖尿病,用什么药好啊?”当我希望进一步了解情况时,其回答是“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我举这个例子的用意,不是否认这种咨询方式,而是强调这种咨询所得的结论一定仅能作为参考。很多人可能会讲:糖尿病的治疗很容易啊,哪里有你说得这么复杂,我认识好多人都是在附近诊所开药,甚至自己到药店买药吃。那么,我要告诉你们:正是因为糖尿病的这种特点,人们对糖尿病认识上普遍存在的误区,才使这种本来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未获得原本可以获得的治疗效益,才使很多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依旧发生。
我前面已经提到“不能轻视糖尿病”,“警惕医学骗子”,“谨慎择医”,那么,也许有朋友会问“作为一个普通的糖尿病患者,是否一定应以名医教授为首选?”我个人的看法是:找名医教授肯定没错,但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极其有限,很多教授一上午需要接诊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病人,大家可以算算平均每名病患的接诊时间,接着还得按照轻重缓急和疾病的复杂程度调整分配时间。所以,我认为选择技术过关、严谨认真而又对病患有耐心的正规专科医生也有其优势。回到前面那个问题“我也看过不少内分泌专科医生,每个人所开的药不同,我该如何选择?”一些患者频繁更换医生,极易造成这种情况,对治疗不利。建议患者尽可能固定医生看病,且每次看病前尽可能备齐病历和相关资料。很多人不重视门诊病历,事实上,一份清楚明了且重点突出的病历对于医生在有限时间内准确掌握患者既往的病程演变和诊疗过程非常有帮助。
6、糖尿病治疗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
最终目的: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疾病,糖友们应该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按要求坚持治疗,糖尿病一点儿也不可怕,糖友们完全可以拥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调整治疗方案最根本的原则:控制血糖及伴随的各项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等), 强调各项指标控制目标的个体化,避免低血糖,强调患者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强调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