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强直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病症,其头颈活动受限的原因,除椎体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炎性强直外,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远端附着点也是引起症状的原因之一。例如,颈活动受限与颈部斜角肌受损的关系就非常明显。根据资料,目前针刀在颈强直的治疗中,通常进行的是横突及脊突间软组织的松解,以及斜角肌起始点的松解术。而由于斜角肌止点部位的神经血管等异常丰富,在此做针灸或针刀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故其止点的松解术直至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临床中有五例颈强直伴斜角肌止点剧痛而在其起始点行松解术无效者,转而治疗其止点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斜角肌的解剖:
前斜角肌起于颈4-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前斜角肌结节。
中斜角肌起于颈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锁骨下动脉沟后方和第一肋间隙的肋间外膜。
前斜角肌的前内侧是颈区间的纵行结构以及胸膜顶,其前、后、及外测是胸、颈与上肢间的横行血管及神经等(前斜角肌前有锁骨下静脉通过,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斜角肌的作用:上提两队肋骨,一侧斜角肌收缩,可使脊柱颈部向同侧倾斜,两侧斜角肌同时收缩则颈向前曲。
适应症:
1、颈强直伴有颈部肌肉紧张疼痛。
2、锁骨上窝疼痛伴第一肋有明显压痛点。
3、斜角肌起始点松解术后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
治疗:
1、体位:患者端坐位,两臂自然下垂。去除上衣,完全暴露施术部位。
2、定点:以患者所述痛点做一标记,并确定第一肋的部位。局部常规消毒,
3、进针刀:医者以左手拇指渐渐用力的压住痛点并前后拨动地直推至第一肋骨面,以分离皮下血管神经至拇指侧面。并确定指下没有动脉搏动,患者没有上肢麻木等神经受压表现。
针刀紧贴拇指指甲面,刀口与患者冠状面平行,轻轻刺入皮下,并渐渐刺入皮下组织直至第一肋骨骨面,到达骨面后,持定针刀并慢慢放松左手拇指,使施术部位的皮肤等软组织恢复弹起复原,针刀紧贴着骨面,在最酸胀处沿肋骨面切开3-5刀。压住刀口出刀。并按压3分钟,确定无皮下出血后以创可贴敷盖创面。
4、手法:医者左手按压住刀口,右手推患者头颈向对侧及后侧以牵拉斜角肌,使之彻底放松,术后需再次确定患者伤口没有出血方可完毕。
对侧治疗方法同前,但需在一侧完全做完后方可治疗另一侧,
小结:
1、根据斜角肌的功能,我们知道头部的后仰与转侧与之有相当大的联系,而颈强直的患者多表现为头固定于前曲位,不能上仰与侧弯或转动,严重时仅能看见自己的足尖前方的地面,不能抬头平视,除了颈椎周围的软组织炎性硬化外,斜角肌的病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有颈强直而没有锁骨上窝第一肋压痛者,不可做斜角肌的松解。
3、锁骨上窝由于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和重要,针刀治疗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操作时要十分谨慎,对解剖不熟及针刀操作不熟者不可使用此方法。
4、针刀后的手法非常关键,五例中第一例没有做斜角肌牵拉手法,患者术后缓解的感觉明显没有后四例做手法的感觉好。
5、由于目前积累的病例太少,枕墙距的数字统计显得意义不大,有待今后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