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拿概述
推拿是什么?是在人体表施行一定手法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N(wù)。至今我国很多地区还沿用“按摩“这一名称。按摩被更名为推拿是一次历史的飞跃,它体现了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早期按摩适应症少,相应的手法种类也少,常用按和摩两种手法。后随着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手法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手法的种类逐渐增多,己不再局限在“按”和“摩”上,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二、推拿的作用: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3、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三、按摩的作用机制(三基教材)
1、改善循环,促进瘀血、充血、组织液吸收,加速水肿消退。
2、对神经系统有镇静或刺激作用。
3、有改善肌紧张和肌营养作用。
4、对全身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通过皮肤刺激还可使组胺样物质释放,毛细血管扩张。
四、推拿是脑瘫康复的重要手段 是现代康复疗法的重要补充。
推拿手法作用于十二皮部,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到相应内在脏腑,调整其生理功能。脾胃健运、肝气条达则气血调和,故患儿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然修复能力得以提高,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少发。体质的增强,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并减少了因病休疗的天数。患儿能够坚持做更多的康复训练,为患儿的早期康复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本疗法还能改善患儿的肌力和肌张力,矫正异常姿势。
小儿推拿是一种简单易行、患儿乐于接受、无毒副作用的中医外治法。
五、主要适应症
神经系统:小儿脑性瘫痪、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炎
运动系统:小儿肌性斜颈、关节软组织扭挫伤、骨折术后康复
消化系统:疳积、厌食、营养不良、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痛
其他:呃逆、脱肛、遗尿、咳嗽、佝偻病、斜视、婴幼儿发育迟缓、小儿增强体质和智力。
主要应用1――肌张力偏高(痉挛型脑瘫、偏瘫、脑炎后遗症、运动发育迟缓等)
矫正手法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肌肉萎缩,矫正异常姿势,重要的是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对脑瘫儿有较好的治疗康复作用。
主要应用2――周围神经损伤(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下肢瘫)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改善血液循环,防治肌肉萎缩、促进张力、肌力恢复。
主要应用3――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以小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病症。临床上,除极少数因脊柱畸形、视力障碍和颈部肌肉麻痹等所导致的斜颈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的康复,贵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推拿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保守疗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除极个别因病程较长,肿块大,质地硬,效果不满意外,一般都可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