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仔仔近半年大便带血迹,而且仔仔的妈妈细心地发现,每次仔仔大便时都会有一小块红色的肉肉脱出肛门外,于是,爸爸妈妈带着仔仔到医院肛肠科就诊,医生经过肛门视诊、肛门指检、小儿肛门镜检查明确了诊断,仔仔得的病是“幼年性直肠息肉”。仔仔的父母一听,下了一跳,经过医生详细解释,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下地。于是,仔仔住进了肛肠科,几分钟内接受了直肠息肉结扎术,在肛肠科各位叔叔阿姨的照顾下,第三天康复出院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幼年性息肉呢?
幼年性息肉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幼年性息肉平均发病年龄5.0-7.4岁,且男多于女,大约 80% 息肉位于直肠、乙状结肠,极少数位于盲肠、升结肠。其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便血。因为幼年性息肉大多数带蒂,当蒂比较长时,大便时可以看见粉红色息肉脱出肛门外。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小儿贫血。若息肉位置较高,也易导致小儿腹痛症状。
幼年性息肉大多发生在距离肛门10cm内,一旦小儿有便血症状,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检查,如果小儿大便后肛门有粉红色息肉脱出肛门外,家长也可及时用手机拍照,留图片协助医生诊断。一般,直肠息肉都能在医生指检下明确诊断,若指检或肛门镜未触及或看到息肉,需进一步做小儿结肠镜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