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症状,为多种疾病症状之一。发热可以是感染因素引起,也可以是非感染因素引起。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所彩取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发热时,人体免疫力增强。无论是抗体还是补体,吞噬细胞的功能均明显增强。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2~37.3℃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8-39℃以上是中热,39-41℃度是高热,41-42℃为超高热,42℃度以上为临危温度。42℃以上不尽快退热和支持治疗,持续数小时即可导致死亡。
婴幼儿发热的生理功能,如果过早受到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干预,发热对抗疾病的生理功能就会明显减弱甚至缺乏,这对疾病的恢复是不利的。正确的处理方试是,低热不用处理,多喝糖水,补充能量和水分,让人体温度自然下降,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低热都不用干预人体的体温。中度热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或者小剂量药物降温,便体温降至38℃以下维持低热就可以了。高热或超高热,会使人体能量很快耗尽和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从而出现器官功能的衰减,必须及时补充能量和尽快降温至低热。可采用联合降温法,即物理降温加药温降温,争取一小时内降体温降至39℃以下,二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以下,同时积极补充能量和维持电解质平衡。38.5充以下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因为它们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延误和掩盖病情。
附: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担负着调节人体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的任务。当热平衡时,人体体温保持稳定。若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若散热超过产热,则体温降低。发热是如何产生的呢?发热的过程,就是人体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是分解代谢的化学反应过程,是人体骨骼肌和内脏平滑肌、心肌的收缩过程,所以人体内可以产生机械运动的器官,如骨骼肌,内脏平滑肌,以及间于二者之间的心肌等均能产生热量。运动状态下主要是骨骼肌,安静状态下主要是心肌和胃肠道平滑肌。疾病时发热主要是人体内分解代谢的增强所致。散热过程包括:对流、传导、辐射和蒸发四种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