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多见,可传染,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临床特征
病例均有皮疹,手掌、脚掌 、臀部或膝盖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急性起病,发热(少数不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婴幼儿 、学龄前期。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患儿尿黄。
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治疗和预防原则
1、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辨证服用清热解毒、发散解表等中草药。凉茶及对症治疗及预防皆可选用。维生素B、C。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2、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疫苗。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3、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4、抗生素类对本病本身无治疗作用。
并发症及治疗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轻型 , 少数表现为重症 , 但重症病例进展快 ,死亡率高 ,及早发现 ,积极治疗 ,能有效降低重症 病例的死亡率 。重症 病例以合并 中枢神经 系统 损害多见 .因 E V 7 1可通过血液或直接通过脑神经f 面神经或舌神经)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 、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 常易发生心、肺衰竭和神经源性肺水肿 。重症病例早期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 1 ~ 3岁;病情 1 ~ 3 d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 、呕 吐、抽搐 、肢体抖动或无 力、皮疹少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高血糖等。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须密切观察 ,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血气分析 、血糖 、血常规等 ,必要时做脑电图、 头颅 C T或 MRI 等。一旦出现重症表现,必须进行重症监护 ,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 白.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传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直接接触患者。
治疗和预防原则
1、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2、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3、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