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皮肤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湿疹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其最显著的症状是瘙痒,往往使患者寝食难安,严重影响患者学习、生活和工作。研究表明,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超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但在湿疹的诊疗中我们常存在很多困惑,下面我就常见的一些问题做些解答。
湿疹发病的病因和机理是什么?
很多患者看病时,都会问医生,湿疹的病因是什么?总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但实际上,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系统性疾病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湿疹。也正由于湿疹的病因多种多样,难以寻找,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困难。
如何评价过敏原检查?
很多湿疹患者曾接受了过敏原的检测,但对过敏原检测的意义并不是十分了解。目前国内有各种各样的过敏原检查方法,有些是与国际接轨的,有些是中国特有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有点刺试验、划痕试验、皮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等。这些不同的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也不尽一致。因此,对检测出来的结果一定要慎重解释。实际上,任何过敏原检测结果都不如患者的感受。要把过敏原检测的结果与患者的实际体验相结合做出判断。
为什么要进行湿疹的基础治疗?
一说到湿疹的治疗,可能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要用什么药物来治疗。但对于湿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湿疹的性质、可能转归、湿疹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还要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过敏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基础治疗还包括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保护皮肤屏障,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性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加用保湿剂。同时要要避免各种可能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湿疹患者什么时候去复诊?
很多湿疹患者发病时,就去医院就诊,好转一些,就以为好了,自己停了药,也不去复诊。结果是病情反复发作。大家一定要知道,湿疹容易复发,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复诊。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周,亚急性湿疹在治疗后1到2周,慢性湿疹在治疗后2到4周复诊1次。如果病情反复发作,持续不愈,要配合医生一起分析原因。常见的原因有:①刺激性因素;②接触过敏原;③交叉过敏;④继发过敏,如对治疗中的外用药物过敏;⑤继发感染;⑥不利环境因素;⑦全身因素。
湿疹患者怎样主动同医生沟通?
很多时候,由于工作太忙,医生给出了诊断,给患者开了药,但没有时间跟患者进行沟通,没有认真地告诉患者应该怎样正确的用药。其结果当然是病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实际上,对于湿疹的诊治,患者教育的作用甚至超过药物的作用。所以,作为患者,可以尽可能主动地同医生沟通,可以应用等途径,向医生咨询。询问“衣、食、住、行” 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还要了解如何正确用药,如何观察病情。在很多情况下疗效不好不是医生处方不对,而是没有告诉患者如何用药。
怎样“忌口”才科学?
很多医生往往告诉湿疹病人,要“忌口”,这个也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而这些“忌口”根据往往是凭经验甚至凭主观臆断。最近在美国完成的几项对食物过敏的重新评价的研究结果很惊人,原来以为食物过敏的患者中,真正食物过敏的不到20%,既有3/4的患者被误认为是食物过敏。因此,“忌口”一定要有依据,相对忌口和阶段性忌口,不要因为医生的一句话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采用“食物日记”的方法。许多患者采用该方法,试食后,发现很多过去长期不敢食用的食物其实与湿疹的复发和加重关系不大。简单的方法往往可以把患者从不必要的“忌口”中解放出来。
外用激素的副作用大吗?
我国的患者普遍存在“激素恐惧”或激素担心”情况,这些往往是由于不恰当的宣传造成的。应该明确,对于湿疹类疾病,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首选,应用得当既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关键是要明白如何选择激素,如何选择剂型,如何安全地使用激素。外用激素的吸收量在1%左右,系统吸收微乎其微,只要按照医生的用药,一般是安全的。有时一些患者和家属惧怕甚至拒绝应用激素类药物,医生往往又迁就患者,不敢用疗效确切的药物,导致疗效差,或过早复发和加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