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秋之后空气干燥,呼吸道防御功能削弱,容易诱发呼吸疾病,这些疾病是怎样形成的?
秋季里自然界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人的呼吸道易受冷刺激,加之空气干燥,呼吸道粘膜防御能力下降,这时病原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使人伤风感冒。而一些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容易在此季节反复发作。
2、秋季常见的呼吸疾病有哪些?主要有些什么症状?
秋季呼吸道疾病高发,以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最为常见。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在此季节往往反复发作。流感也容易在秋冬季节暴发,应该注意多加防范。
中医认为,肺的生理特点是“喜润恶燥”,而秋季主燥,燥性干涸,其气敛肃,易伤肺津。秋燥伤肺,初秋尚夹夏末余热,常发为温燥,深秋近冬多兼寒气,则发为凉燥。常见症状有口鼻干燥、唇咽干渴、咽痒疼痛、干咳、咯血、胸闷气紧、喘息、舌干少津、皮肤粗糙干痒、毛发不荣、大便干结等。
在各种呼吸道疾病中,感冒尤为常见。小感冒,却麻烦多。鼻塞、流涕、咳嗽、甚至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症状,甚是烦人,因此,不少患者一出现感冒就急着自行购买药物服用。需要提醒的是,感冒是一种自限性(即无需治疗也能痊愈)的疾病,轻症患者不需要治疗,只要充分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适量进食新鲜疏菜水果,一般经过1周左右可以自愈,但要注意提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感冒后不要随意服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感冒大多数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服用抗菌素没有效果。
3、如果出现了呼吸疾病相关的症状,应该怎样处理呢?
所患疾病不同,处理也不一样。对于象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应尽早就医治疗;而普通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轻微的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可居家调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适量进食新鲜疏菜水果,必要时对症用药。若发热、咯黄脓痰,一般提示细菌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果上述症状比较明显,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或出现了胸闷、气紧、呼吸不畅等症状,应该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4、进入干燥的秋季,我们应该如何抵御秋季的燥邪,远离呼吸道疾病呢?
秋季燥邪当令,易伤肺气,以下措施有利于抵御燥邪为患:
1)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当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65%时,有利于各种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在秋冬季节,可往地面洒些水或放一盆水保湿、也可使用空气加湿器等。
2)戒除烟酒:中医认为,烟系火毒之品,最伤肺津,酒乃湿热之媒,可酿生湿热痰浊。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烟酒可对机体多系统造成损害。
3)生活规律、充足休息、均衡饮食:中医认为,过劳耗气,可使元气虚亏,脏腑机能减退,削弱机体抗病能力。因此,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但应均衡,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成份。
4)保持乐观心态: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使机体容易受到疾病侵袭。乐观的心态可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使人体处于最佳状态。深秋时节,草枯叶降,花木凋零,容易引起悲伤感,中医认为,秋季主悲(忧),可损伤肺气,使抗病能力下降。其它情绪,怒伤肝可侮肺、思伤脾可及肺、恐伤肾可犯肺。因此,秋季应特别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养肺气,正所谓“笑一笑,百病消”。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多变的天气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故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固护肌表。
6)注意居室通风,减少病原入侵:秋季干燥多尘,各种病原微生物和过敏原可附着于尘粒,通过呼吸进入气道。应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15-30分钟。但对花粉烟尘等过敏者,若室外粉尘浓度更高,则不宜开窗换气。并可定期采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线等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7)注意个人卫生、少去公共场所: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咳嗽、打喷嚏、清洁鼻子后,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宜戴口罩。如果身边有流感病人,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
5、预防呼吸疾病,在食疗方面,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中医养生非常重视饮食调养,所谓后天之本,调养脾胃是也。中医认为,辛味属肺金,酸味属肝木,依照“五行学说”理论,秋季的饮食应贯彻“少辛增酸”与“防燥护阴”的原则。饮食宜均衡、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煎炒烤炸食品、辛辣热气食物。适量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既富含有维生素,其纤维素又有利于保证大便通畅,通便可保持肺气宣通,使肺脏与大肠腑的功能相互协调。
食疗可适当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萝卜、莲藕、秋梨、香蕉等。也可选用百合、麦冬、沙参、玄参、石斛、杏仁、川贝母等煲汤,可适当配入党参、黄芪、山药、莲子、芡实、大枣、甘草等补脾益肺之品,补脾胃而使肺气充沛,增强抗病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