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在导管检查(又称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对患者发生病理改变的冠状动脉采用球囊和支架等介入性手段,扩张狭窄或(和)闭塞的冠状动脉,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其中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最为常用,它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即通常所说的PTCA,它是由英文缩写而来的,此技术是在局麻下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一根细的导管叫做引导导管,从手腕或大腿根部插入动脉,上行送至左或右冠状动脉的开口部,然后通过导引导管注射造影剂,就可以在荧光屏上清晰地看到冠状动脉发生病理变化的部位和病变情况,准确地判定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后,再将一根细的导丝送入冠状动脉,并设法将导丝跨过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至血管的远端。医生根据血管的口径大小选择型号合适的球囊,沿着导丝送至病变部位,用压力泵使球囊胀起,使狭窄或闭塞的病变管腔扩大,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在加压过程中,由于球囊暂时阻断了血流,会引起心肌缺血,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或胸痛,这时,患者不要惊慌,要告诉医生,医生会及时抽瘪球囊,症状就会消失。
PTCA一般用于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包括⑴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如果就诊及时,症状发作在6小时内,可以及时用球囊打开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缺血心肌,缩小心肌梗塞面积。这里需要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因为发病的时间与存活心肌的数量有十分明确的关系,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越短,通过治疗可挽救心肌的数量越多,心功能保存越好,预后越好。所以,发病后应及时就诊。对于近期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也可以行PTCA,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和长期预后会有帮助。此类患者最好在心肌梗塞发生的1-3个月施行PTCA,因为越早越容易成功,相反,如果病变完全堵塞超过6个月,成功率就会明显下降。⑵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痛复发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再次实施搭桥手术时危险性和死亡率会明显增加,明确病变后,可以对自身冠状动脉搭桥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以达到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另外一种介入治疗是支架植入术,是在球囊预扩张后,医生仔细地把装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处,在荧光屏下,准确地将支架定位在合适的位置后,通过与球囊导管连接的加压装置将球囊加压扩张。随着球囊的膨胀,支架就会展开,支架与血管内壁相辅相成,直到与你的血管大小及外形一致为止,再将球囊抽瘪,撤出球囊导管,支架则被留在原位并支撑于血管壁上。
支架一般适合用于⑴PTCA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如球囊扩张后出现明显的夹层,严重的动脉内膜撕裂或冠状动脉急性闭塞⑵容易发生再狭窄的病变。如前降支近中段病变、完全闭塞病变搭桥血管病变等⑶曾行PTCA治疗,发生术后再狭窄的血管病变。需要指出,不是每个病人和每根血管都必须植入支架,如血管太小或有抗凝禁忌症者就不能植入支架。此外,如果球囊扩张后得到了像植入支架一样的后果,也没有必要非植入支架不可,因为取得这样后果的患者,其长期预后与植入支架者相似。
近年来,其它介入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包括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斑块旋磨术、激光成形术等。目前,介入技术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