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肩部疼痛(或者是伴随手臂、胳膊疼痛麻木等)是骨科门诊常见的问题,特别是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伏案看书、坐办公室持续低头工作、开车等。这些都助长了“颈椎病”的发生,不仅发病率明显增加,年轻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以下我就在门诊中最常遇到的问题给您详细解答。
1、 什么是颈椎病?
按照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继发的一系列改变,造成邻近组织受到刺激或者压迫,比如颈部的脊髓、神经、血管等,并引起各种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也就是说,我们要诊断颈椎病,必须有组织结构的改变(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相应的临床表现(颈痛、头晕、上肢麻木甚至是活动行走困难、无力等),两者缺一不可。
所以,做为医生,不能仅根据一张片子来做出颈椎病的诊断;或者是把一些表现很轻的就诊者随便扣上一个颈椎病的“帽子”,不仅不利于治疗康复,还徒增患者的心理负担。
2、颈椎病是如何发展的? (该部分较为复杂,我尽量通俗讲;普通患者简单浏览即可)
颈椎间盘发生退变(通俗的说就是老化)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人体后方的脊柱(包括颈椎、腰椎等)是由许多节椎体“砌”成的,椎间盘就是连接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软垫”,它能维持椎体的稳定性。当颈椎间盘退变时,其弹性降低,体积缩小,不能像原来那样有效维持椎体之间的高度和颈椎的稳定性,这时颈部肌肉为了维持颈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会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患者常感到颈部疲劳,不能持久看书、看电视等。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感到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等,如果患者不知把头放在什么位置为好,这就提示早期的颈椎病,也是临床上所谓的颈型颈椎病(颈椎病分多种类型,例如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等)。通常这类患者的颈部会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检查会发现颈椎的生理弯曲有改变(生理性前凸消失、变直等),各个椎骨的排列不够整齐。
随着椎间盘退变的进一步加重,椎间盘组织向外突出会压迫脊髓和(或)神经根,而椎体间不稳又会在椎体周围形成骨刺,加重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颈部的神经根支配着上肢和部分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当它受压时,患者不但有肩颈痛,还有向上肢或后脑部放射的疼痛,且伴有手臂麻感,严重时还会出现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持的物体不自觉落下等。若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就要高度怀疑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作怪,这时,医生除了建议行常规的X线检查之外,还可能建议患者行磁共振(MRI)检查,以便更清楚地发现椎间盘、韧带、神经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
因为脊髓是大脑指挥我们行动的“通路”,当颈部脊髓受压时,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走路如踩棉花般,易跪倒或跌倒,并伴有相应肢体的麻木,感觉减退,甚至有少数患者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四肢瘫痪等,尤其以颈部受到外伤后引发最常见。这种“脊髓型颈椎病”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
当突出的骨刺压迫到椎动脉或颈椎不稳牵拉椎动脉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眩晕、头痛、视力改变、耳鸣甚至精神障碍等症状,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需要做颈椎动脉彩超或MRI血管造影来提供诊断信息。
另外,当有不同的组织同时受损时,患者会混合出现上述症状的一种或多种,临床上称之为混合型颈椎病。
由此可见,颈椎病表现复杂多样,而且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错综复杂,并不像上述那么典型。所以只有通过专科医生的详细检查才能诊断颈椎病,切莫自己乱扣上“颈椎病”的帽子,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造成不良的后果。
最常见的是患者来骨科门诊就诊;在骨科医生诊查过之后,如果不需要手术,您就可以改看康复科,由专业的康复科医师指导治疗;毕竟,他们比大部分骨科医生能更好地掌握保守治疗的知识。假如保守治疗效果差,或者病情持续进展,最好做一个颈椎核磁共振检查,再回过头听一下骨科医生意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