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的急重症,其本质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主要发病机制有二:
1、胰管内高压(如:胆石症)。
2、微循环障碍(如: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心胸外科大手术后血容量改变引起的胰腺炎)。
因此,临床上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胰腺本身炎症不重,甚至淀粉酶正常,但是全身临床表现很重,甚至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急性胰腺炎是可以更改病名的,这个话题留给医学家们讨论。
传统的医学思想,包括经典的教科书,提出“胰酶自身消化学说”以及“共同通道学说”,这些学说都对,且非常经典,只是从不同的层面(化学性炎症、解剖学)等解释了胰腺炎的发病机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炎症因子学说”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
正是由于对急性胰腺炎本质的充分理解和临床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包括药物的更新换代),目前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比例也大大下降,绝大部分病人能够通过内科保守治疗达到治愈。笔者从医至今(包括研究生期间所在三级、教学医院)个人所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暂无死亡病例。仅有一例因合并肝左叶胆管细胞癌,需要转外科手术治疗。
作为消化科医生,诊断胰腺炎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我们有职责和义务去寻找患者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原因,并去除这些诱因,预防病人再次因类似的情况而入院。如:行ERCP术解除胆总管结石,必要时切除胆囊,劝说患者戒酒、低脂饮食、减轻体重等。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明确:禁食、监护、胃肠减压、制酸、大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灌肠通便……这些一般的医学生都能熟背于心。但是急性胰腺炎诊治的难点,实际上在于早期识别轻症和重症胰腺炎。我们有一系列的评分标准,如Ranson、APACHE、CT分级、BISAP评分系统等。
有些学者认为,急性胰腺炎可以由轻症向重症转化,有些学者认为急性胰腺炎轻症和重症之间不会相互转化,只是少部分重症胰腺炎初始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已,我个人比较同意后者。因为,我们知道轻症的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有些患者在家中禁食、注意休息及饮食后,部分能自愈(当然,这种比例不多)。所以,早期的识别那些看似轻症的重症胰腺炎(有些拗口),对于临床一线医生而言至关重要。
所以加强问病史和体查,入院前三天多去床边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以及腹部情况,多询问尿量等,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急性胰腺炎,只要前面3-5天不加重,就会好转)
对于生长抑素以及奥曲肽应用的问题,目前国外的指南和文献多不主张,而且价格过高。实际上,我们查阅善宁(进口奥曲肽)的说明书,可见其本身就可以引起胰腺炎,且这类药物有可能会加重患者局部的微循环障碍,实际上,长期使用奥曲肽可以使胆汁粘稠、诱发胆结石的发生,如果非重症胰腺炎,本人一般不主张使用这类药物。
对于抗生素的问题,非胆源性胰腺炎(非重症)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除非有合并感染的证据,如发热等。
对于中医中药的问题,肠鸣音恢复后,使用大承气汤、清胰汤等药物,有助于患者尽早排大便及排气,有利于尽早开放饮食,因此,可以适当使用,但是必须把握好使用的实际,否则会加重患者腹胀,甚至出现急性胃扩张、呕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