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已经步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网络世界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与舒适的享受。这些特质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显然高于其他社会群体。于是从对现实的不适应与回避转向了对虚拟空间的依赖和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
那网络成瘾有哪些表现呢?心理学家杨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十条标准可以给我们作为参考: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仍念念不忘上网之事;
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无法控制上网;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5、一上网,种种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奋;
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事业;
7、因上网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孤寂失落感。
若您或您的孩子出现以上其中的4条可能就提示有网络成瘾了!如果已经网络成瘾,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可以到网络成瘾防治中心等专门机构或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正规的治疗。
网络成瘾症与烟瘾、酒瘾、毒瘾以及病理性赌博等成瘾类病症类似,一旦形成,戒掉比较困难,因而此类网络相关的心理社会问题最重要在于预防。这就需要个人、家长、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上网前要计划,明确上网的目的和上网的时间,避免无节制的上网。漫无目的地“冲浪”、沉迷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学习,而主要为了娱乐,尤其把它当成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时更应该节制,有计划上网,一般每天不超过2小时,且中间休息15分钟。
二、青少年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或交际活动,不仅充实了生活,感受了满足和快乐,而且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三、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家长和老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孩子上网“开阔视野”,直到成瘾才引起重视,也不能因担心网络危害而过分控制孩子上网,这会迫使他们走到社会上非法的网吧而事与愿违。家长和老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和合理监督,不仅直接控制青少年在家、在学校上网的时间,而且要提高他们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学校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高校园上网场所和上网监控,丰富校园生活无疑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