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孕妇与胎儿的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与胎儿红细胞上的抗原相结合,使胎儿红细胞破坏,导致溶血、贫血,称为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常见为ABO血型不合,其次为Rh血型不合,还另有一些少见的血型系统的溶血症。
二 发病原因:
正常情况下,母体与胎儿的血液被胎盘中的一层膜隔开,通过这层膜进行物质交换,保证胎儿的营养和代谢物质的出入,母体和胎儿的血液并不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胎盘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坏,胎儿有少量的血液流入母体,这就等于胎儿给母体输血,由于母子血型不一样,胎儿的血会刺激母体产生抗体。母体产生的这种抗体通过胎盘带给胎儿,进而与胎儿血红细胞发生作用,尤其在有较多的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便会破坏胎儿红细胞,这就造成胎儿溶血症或者新生儿溶血病。
三、母儿血型不合造成的危害
发现母子血型不合,会造成流产、早产、死胎、胎儿水肿、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贫血及新手儿死亡;其中发生较多的是黄疸、贫血、水肿;
1、贫血:
程度不一,轻度溶血者脐血Hb>140g/L;中度溶血者脐血Hb<110g/L;重者则脐血Hb<80 g/L,且常伴有胎儿水肿,出生后溶血继续加重,贫血较出生时进一步加重。部分Rh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病患儿可在出生后2~6周,发生明显贫血(Hb<80 g/L),称为晚期贫血。
2、胎儿水肿:
多见于病情重者,患儿全身浮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活产的水肿儿多数为早产儿,如不及时治疗常于出生后不久即死亡。不少水肿儿在宫内已经死亡,水肿的发生多和低血浆蛋白症有关。
3、黄疸:
胎儿由溶血而产生的胆红素都由母肝代为处理,故新生儿脐血一般无黄疸,重者可有0.3mg胆红素。 出生后处理胆红素全部由新生儿自己完成,由于肝脏解毒功能不健全,出生后4~5小时即可见到黄疸并迅速加深,于出生后3~4天达到峰值,超过20mg/dl者不少见。胆红素以未接合胆红素为主。
黄疸开始时出现在脸部,如胆红素上升则四肢和躯干也出现黄疸,最后波及手心及足底。Rh溶血症患儿黄疸相对于ABO溶血症患儿出现早、上升快,多数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而ABO溶血症多在出生后2~3天。如果黄疸持续增加,不仅皮肤、巩膜出现黄疸,而且黄疸还会进入脑内形成核黄疸,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影响宝宝的智力,还会造成听觉障碍或者运动障碍,严重者甚至死亡。
四、母儿血型不合的产前检查:
1、病史:
凡是病史曾经有不良孕产史、例如羊水过多、曾出生水肿儿、巨大胎盘、死胎、流产、早产、早期新生儿死亡或者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早发性黄疸者,均应该考虑本病。
Rh(-)妇女在第一次宫内妊娠前曾有输血史、宫外孕或流产史。
2、血型检查:对怀疑母儿血型不合者,可在妊娠早期对孕妇和丈夫进行血型检查
A ABO血型不合者以母亲O型,父亲A性、B型、 AB型均可能发生本病;
B Rh血型不合者,母亲D(阴性),父亲D(阳性),如果D抗原不合而临床高度怀疑者,应该进一步检查Rh系统其它抗原。
3、抗原检查:
如孕妇血清学检查阳性,已有致敏,应定期测定抗体效价;可以孕早中期应该1~2个月检查一次;孕28~32周应该每2周测定一次,妊娠32周后每周一次;如果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到1:512以上,Rh血型不合效价上升到1:32以上,提示病情较重。
4、超声检查:观察胎儿有无水肿、肝脾肿大及腹水,必要时进行脐带穿刺术(需要住院检查)。
5、胎心监护:可能出现正弦曲线或有胎儿缺氧的图形。
五、母儿血型不合防治措施
(一) 孕期治疗:
1、按照医嘱服用中药,茵陈蒿汤加减以及一些活血化瘀理气的药物可以对血中免疫抗体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
具体种类 及出处:
2、提高胎儿抵抗力: 在妊娠24周 30周、 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每天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40ml,加用维生素c500毫克,同时口服维生素E30毫克,每日2次;间断吸氧,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3、抗体效价高时可以做血浆置换:当母亲血清特异性抗体上升2倍时应做血浆置换,并监测抗体滴度,再次升高时可以重复进行血浆置换。
4、中西医结合治疗:
5、终止妊娠指征:
A 对ABO血型不合其抗体效价达1:512,对Rh血型不合效价达1:32,或上升2倍以上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剖宫产。
B 抗体效价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过去有流产、死产、严重新生儿溶血史,估计胎儿娩出后有一定存活能力者。35周前应该促进肺成熟。
C 妊娠已达37周。
(二)新生儿治疗:参见《儿科学》内容
1、药物治疗(包括苯巴比妥、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光照疗法;
3、换血治疗;
4、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疗法;
5、治疗贫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