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拉肘,又称“桡骨小头半脱位”,“肘错环”,“肘脱环”,疼痛性麻痹、肘恹伤、保姆肘、恼怒肘等。祖国医学属于“筋出槽,骨错缝”范畴。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1~3岁发病率最高。本大夫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理疗及药物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复发。现将治疗中注意事项及治疗后护理事项整理如下,供患儿父母参考。
一、损伤原因:
大部分无外伤史,均系患儿处于直立、坐位、或下蹲时被他人突然提拉前臂所致。冬春季常见。例如下台阶时为防止幼儿跌到而牵拉前臂,冬春时为使幼儿胳膊穿过衣袖而牵拉前臂等等,这些动作稍有不当,即可出现牵拉肘。牵拉肘一旦发生,则易复发.
二、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5岁以下的儿童桡骨小头和其颈部的直径几乎相等,环状韧带松弛,在突然牵拉其前臂时,肱桡关节间隙加大,关节内负压增加,肘前关节囊和环状韧带被吸入关节内而发生嵌顿.
三、表现:
肘部或腕背部疼痛,肘部半屈曲位,不敢旋后及屈肘,外观正常,无肿胀畸形,不肯主动上举或活动患肢,被动活动时按压桡骨小头处疼痛加剧或者自动躲避体检,X线检查无明显骨折或脱位表现.
四、注意事项:
1、患儿在就诊时也可能为腕关节疼痛,这是因为桡尺关节半脱位后引起相应的下桡尺关节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不能遗漏肘部检查以免误诊。
2、在复位后,需确认患儿的肘部功能是否恢复,待患儿安静后,用玩具诱使患儿肘部主动活动,能将上肢抬举过头、能用手主动抓取物体后,方可确认患儿肘关节复位,才可离开。
3、如果手法复位后,患者仍然哭闹或肘部活动无改善则需提高警惕,及时摄片,排除骨折.
五、家长注意:
避免过度牵拉右肘关节以防再次出现牵拉肘后,令其回家休息。
六、预防关键:
在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力牵拉前臂。冬春季穿厚衣服时,不要用力过猛;下台阶时可抱住再下,以防幼儿跌到时再加大人牵拉而使幼儿体重作用在肘关节,使桡骨小头半脱位。牵拉肘经复位后,穿衣服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