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在不断上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较过去20年增加了近5倍, 2002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4.37%,总患病人数4000万人以上。 WHO专家指出, 21世纪糖尿病将会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流行病。
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毁损,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心理压力。由于该病的发病包括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复杂因素,所以目前尚不能“根治”。但近20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广泛研究证明,正确认识糖尿病,加以科学防治,是完全可以达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的。
首先,高危人群早检查,早干预,达到早预防早诊断目的。以下情况属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家族史;有分娩巨大胎儿史者(即出生婴儿体重>4公斤);曾有妊娠糖尿病史者;肥胖者(BMI>25);高血压、高血脂或早发冠心病者;曾有高血糖或尿糖阳性者;超过40岁,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生活方式西化,从农村转移至城市,从体力活动多到静止生活方式者。
干预措施有:防止和纠正肥胖;摄入热量要合理;避免高脂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正确看待工作及生活压力;避免或减少使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增加运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少喝酒;多学习,增加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认识。
其次,对于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则应早期规范化治疗 :认识糖尿病:不能因无症状、能吃能睡不难受而不在乎。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定期监测尿糖、血糖;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适当运动: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引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恰当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基本治疗,应长期坚持。
药物的选择和调整:最好遵医指导,不要自行调整用药品种和药量,不要听信社会上“偏方”或不良广告;此外还要经常注意心、脑血管状况:常测血压、定期查心电图等。
最后,糖尿病人应经常接受健康教育。我院糖尿病防治中心是《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广东省设粤北地区推广点,有各种完善专科检测,能准确诊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义务为糖尿病人提供长期、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康复课程、营养辅导、互助交流。许多病人通过这一途径获得防治知识并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在医生的指导下共同与病魔抗衡,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