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是通过对86例三叉神经痛的观察治疗,认为其机理原发者可能是由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与三叉神经粘连所致,其继发者可能是由于龋齿或齿槽骨化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末梢激发了半月节内的神经元而产生。采用小针刀对扳机区进行闭合性痛点松解治疗。
结果:取得了法简、效速、价廉、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的神奇疗效。结论: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神经痛中最常见、疼痛最剧烈而又不易治愈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之头痛、偏头痛范畴。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现代医学多采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三叉神经阻滞疗法以减轻疼痛、或减少发作次数。
许多病人已产生依赖性。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手术疗法切断三叉神经分支。笔者自2013年至今采用针刀微创治疗本病86例,取得了法简、效速、价廉、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的神奇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6例中,男39例,女47例,男∶女=1∶1.21;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2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1~8年;原发者58例,继发者2例;其中眼支(第一支)9例,上颌支(第二支)17例,下颌支(第三支)35例,三叉神经节部25例。
2、临床表现及体征
2.1 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多为一侧,以第2、3支最为常见,而第一支很少受累。故以面颊、上下颌等部位的太阳、上关、下关、颊车等穴处痛点较为明显、疼痛最为剧烈。根据解剖部位本病诊断并不困难。
2.2 疼痛性质及特点:起病急骤,呈典型的阵发性剧痛、刺痛或刀割样、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或1~10分钟。
2.3 扳机区或触发区:三叉神经支配区内某个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动即可引发,这些区域称为扳机区或触发区。更有甚者冷风吹拂、声光刺激或身体移动带动头部即可引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即使在间歇期,病人也不敢吃饭或大声说话、洗脸等,唯恐引发。
2.4 本病一般病程较长,多有不发作的缓解期,通常于数周或数月后发生。一旦发病,多次连续的发作相当频繁,而其发作间期也逐渐缩短,重者甚至一日之内可有数次或数十次发作。
2.5 神经系统检查常无异常表现
2.6 排除其它引起颜面部剧痛的疾病,如牙痛、副鼻窦炎、偏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舌咽神经痛、下颌关节炎及三叉神经半月神经瘤等。
3、治疗方法
检查痛点即为针刀治疗点,紫药水定点,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消毒手套,左手拇指固定痛点,右手持针刀,刀口线一般与局部肌肉和神经走向一致,然后突然用力进针刀,待局部出现酸沉酸胀感时即可行切开松解3~5刀或纵行疏通剥离几次即可出针,术毕压迫针孔片刻,创可贴固定。对临床症状较重或发作较频繁者术毕可用2%利多卡因2ml、VitB12500μg局部注射治疗。
4、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1次治疗后局部刺痛跳痛症状当即消失或明显减轻或仅留有局部木麻酸沉感,但并非神经损伤之麻木触电感。66例一次治愈,13例24小时后再度发作,但并非原疼痛治疗点而又行本法治疗而告痊愈。
2例经3次治疗后,三叉神经节部及下颌支颊部跳痛症状消失后,仅留有右下第2磨牙处钝痛,属于继发性,劝其拔掉右下第2磨牙后,用中西药物调理而愈。5例治疗后疼痛症状虽有缓解,但不能停止而且疼痛再度发作,未愈。治愈率91.86%。
5、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63岁,桂平人,农民,患三叉神经痛5年余,吃饭讲话等即可诱发,每日发作达10余次,曾多方治疗效不佳,靠口服戴芬等药物以防止发作缓解疼痛,病人十分痛苦,经人介绍来我科诊治,诊为三叉神经节部痛及下颌支痛而行小针刀治疗,治疗后仅感局部木麻酸沉。
48小时后复诊自述每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至3次,每次发作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要求再治疗一次,术后局部封闭,嘱其停服戴芬等药物,三次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仅剩右下第2磨牙处留有余痛,劝其拔之,后用中西药物调理而愈,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6、体会
三叉神经痛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解剖部位诊断并不困难。其病因病理目前尚不太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无明显病理或器质性改变,针刀医学认为其根本病因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移位和局部电生理线路紊乱所致。
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笔者认为:原发者可能是由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与三叉神经粘连或局部肌肉痉挛挤压牵拉刺激三叉神经而引发[1],其继发者可能是由于龋齿或齿槽骨化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末梢激发了半月节内的神经元而产生。
续用药可产生耐药性,再复发时用药可能无效,或者用药量较大,毒副作用较多。无水酒精注入三叉神经分支虽然操作简单,可收到较持久的止痛效果,但仍有引起出血性角膜炎、失明的危险。手术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术后面部感觉缺失,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发率,再者对正常组织也是一种损伤。
笔者体会:小针刀闭合性痛点松解术具有神奇的止痛效果,而且又不损伤健康软组织。其治疗机理可能是本法对三叉神经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作用,同时刺激局部化学感受器或神经干来调节中枢神经,恢复电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松解粘连、解除痉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恢复功能的目的。本法可随时发作随时治疗,不必拘泥于5~7日后再治。它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独特且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