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的微创介入治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伴随脾脏肿大及血细胞过度消耗的临床综合症。
常见病因:
1、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淤血性脾肿大,是最常见的脾功能亢进的类型,多继发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肝吸虫或血吸虫病、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血栓或海绵状血管变性等。
2、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及海洋性贫血等。
临床表现:
1、脾脏增大的占位效应,腹胀和进食后饱胀感为主。
2、白细胞降低,容易造成感染,红细胞减少,即贫血,会有面色苍白、虚弱乏力等表现,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
危害:
1、免疫降低,白细胞降低后容易导致感染。
2、血小板降低致凝血功能下降,易造成出血(尤其当血小板PLT<20X109/L时,容易诱发自发性致命的食管及颅内出血)。
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
适应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α-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为主要适应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β+/β+地中海贫血,霍奇金病,慢性白血病,戈谢病患者血细胞可以在脾脏又可以在其他脏器破坏,可以使用脾栓治疗
介入治疗方法:
目前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栓塞材料主要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者颗粒微球如PVA,KMG微球等
Fig1 动脉造影提示脾脏动脉迂曲。脾脏实质染色明显增大
Fig2 微导管超选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
Fig3 栓塞后见脾动脉部分残缺,脾实质染色部分消失
效果:
Maddison 1973年首次报道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成功应用
于治疗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及白细胞减少症。时至今日该技术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并且其在
提高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共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