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遇到一个年轻的直肠癌患者,30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是很可惜的事情。
肛门直肠的解剖结构中,齿状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要分清楚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等,必须明确掌握齿状线的解剖位置和相关概念。
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像锯齿状的线,叫做齿状线。85%以上的肛门直肠疾病都可以发生在齿线附近,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1、内外胚层的分界线:
齿线是胚胎内、外胚层碰头会师的地方,所以几乎所有肛门、直肠先天畸形如锁肛等都发生在齿线。
2、肛管直肠的结合线:
齿状线以上为直肠,长约12至15厘米,以下为肛管,成人肛管长约1.2至1.5厘米。
3、黏膜皮肤的移行线:
齿线是胚胎内、外胚层碰头会师的地方,所以几乎所有肛门、直肠先天畸形如锁肛等都发生在齿线。
4、脏体神经的分界线:
齿线以上的神经是植物神经,没有明显痛觉,故内痔不痛,手术时是无痛区;齿线以下的神经是脊神经,痛觉灵敏,故外痔、肛裂非常痛,手术时是有痛区,凡是疼痛的肛门病都在齿线下。
5、静脉、淋巴上下的分流线:
齿线以上的血管是直肠上血管,其静脉与门静脉系统相通;齿线以下是肛门血管,其静脉属下腔静脉系统。在齿线附近门静脉与体静脉相通。齿线以上部分淋巴向上回流,汇入盆腔淋巴结;齿线以下的淋巴向下回流,经大腿根部汇入腹腔淋巴结。所以肿瘤转移,齿线以上向腹腔,齿线以下向大腿根部。
6、排便反射的感觉诱发区:
齿线区分布着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终末组织,当粪便由直肠到达肛管后,齿线区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就会反射性的引起内、外括约肌舒张、提肛肌收缩,使肛管张开,粪便排出。如手术中切除齿线,就会使用排便反射减弱,出现便秘或感觉性失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