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痔
痔的传统概念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及肛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而现在的主要认识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而形成的团块。按照表现及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
1、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内痔的主要表现为便血和包块脱出,可以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排便困难等。根据内痔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4期:
I期内痔主要表现为便时带血或滴血,便后血止,没有脱出。
II期内痔主要表现为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核脱出,便后可以自己回缩。
III期内痔主要表现为可以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核脱出,不能自己回缩,需要用手帮助回纳。
IV其内痔便血少,痔核持续脱出不能回缩,有时表现为嵌顿。
2、外痔是齿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病理的不同特点,外痔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四种。
结缔组织性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异物感或便后肛门不易清洁,分泌物多时可能有肛门潮湿、瘙痒。
静脉曲张性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肿胀不适,排便时明显,肛缘处可见到皮色暗紫的不规则肿物隆起,摸起来比较软。
血栓性外痔:一般表现为排便用力后肛缘突起圆形的肿块,疼痛剧烈,可以见到肛缘暗紫色的包块,摸起来比较硬、疼痛。
炎性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灼痛、潮湿、瘙痒,排便或活动时明显。
3、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的外痔血管丛相互融合形成的整体。主要表现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严重的混合痔可以表现为环状的痔核脱出。
二、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由于肛腺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的脓肿。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25%,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肛周脓肿的主要表现有肛门疼痛,排便困难,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等。局部可以见红肿,按之有波动感。
肛周脓肿一旦成脓,应该及时切开排脓,防止脓肿进一步发展扩大。
三、肛瘘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形成的后遗疾病,表现为直肠内和肛门外有相互连通的管道,两端有疮口,称为瘘,直肠内的疮口为内口,肛门外为外口。肛瘘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青壮年多见,婴幼儿也不少见。
肛瘘约95%是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的,肛周脓肿是有效肛隐窝感染所致,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两者可以说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肛瘘的分类有单纯性肛瘘、复杂性肛瘘,根据病变位置可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
需要注意的是,肛瘘一旦形成,基本没有自愈的可能,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治愈,且术后要坚持正确的换药方法,防止假性愈合。
四、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慢性非特异性纵行感染性溃疡,创面呈梭型或椭圆形,长约0.5-25px,是常见病,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20%,是仅次于痔疮的。青壮年多发。
早期的肛裂伤口新鲜,裂口边缘整齐,底浅,呈红色并有弹性,慢性肛裂因为创面反复感染,肉芽不新鲜,创缘硬结,呈灰白色,常伴有肛乳头肥大、哨兵痔和皮下瘘形成。
肛裂的主要表现为肛门周期性的疼痛、便血、便秘。肛裂疼痛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可有缓解,之后有产生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一般在肛管后部多见,其次是前部。肛裂便血可表现为滴血,或粪便上有血丝,手纸带血,色鲜红,量较少。便秘是因疼痛而恐惧排便,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形成硬便,而便秘又会导致肛裂的形成,形成恶性循环。
肛裂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为目的,早期肛裂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保持排便通畅、局部用药、扩肛及注射等。而慢性陈旧性肛裂应进行手术治疗。
五、肛窦炎(肛隐窝炎):
是肛门瓣、肛窦及肛门腺内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合并肛乳头炎、肛乳头状纤维瘤,是肛门直肠疾病中非常重要的潜在感染病灶,约85% 恶肛门直肠病变与肛窦感染有关。主要表现肛门有紧缩感,肛隐窝发生炎症处有压痛、肛隐窝加深。检查可见充血水肿,有分泌物。
六、肛乳头炎
肛乳头炎是人体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病变,伴或不伴纤维化,常伴发肛窦炎,是肛裂、肛瘘等的常见并发症,也可单独存在。
七、肛乳头状纤维瘤检肛乳头瘤
肛乳头状纤维瘤检肛乳头瘤是肛乳头因粪便刺激和慢性炎症的的长期刺激,重度纤维化增殖二增大变硬,是肛门部一种常见良性肿瘤,有恶变倾向,主张早期切除。
八、直肠息肉
息肉是泛指一切的空腔脏器向腔内突出和隆起的病变。
大肠息肉是笼统的诊断名词,是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根据息肉形态可分为广基型、亚蒂型和有蒂型。根据息肉的数目,单个为单发息肉,是最多见的。多个息肉为多发性息肉,超过一百个的是息肉病。
息肉是有恶变倾向的,对于发现的息肉,应即行摘除,并根据组织学明确类型后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九、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整个大肠中,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其中直肠、乙状结肠癌约占60%以上。
直肠癌是发生在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直肠癌的发病是比较隐蔽的,早期的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随着肿瘤的生长才逐渐出现相应的症状,早期主要表现为便血或者排便习惯改变,比如有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中期时可表现腹痛、腹胀、大便变细、甚至出现排便困难,晚期因为肿瘤侵犯到周围前列腺、阴道等器官后出现尿频、尿急、血尿、骶尾部坠胀疼痛等。
关于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方法,辅佐以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以及中医药等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